[发明专利]带有多层振动网板的电解槽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3414.9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蔚;鲍平军;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9/06 | 分类号: | C25B9/06;C2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多层 振动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槽,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多层振动网板的电解槽。
背景技术
无机电解工业采用的电解槽比较成熟,一般为单片平板电极电解槽,在有机物的电解合成中,由于存在平行或串联的副反应,此类电解槽一般不能适用,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有机物合成的电解槽。在有机电化学合成中,常常在进行电化学反应时对电极表面上的传质速度有要求。由于有机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一般较低,为了具有工业化价值,所用的电解槽的电流密度通常要求在1000A/㎡左右,与该电流密度相适应,电解液的流动速度约需1m/sec以上,方能满足传质和选择性的要求,在这样的电解液流动速度下采用固定电极时,如果流道很窄,则电解液流动的压降过大;如果流道较宽,则所需电解液循环量过大,二者都会对工业装置造成很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电极面积大,电流和电势分布均匀而且稳定,同时传质性能良好的带有多层振动网板电极的电解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带有多层振动网板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体,电解槽体由一隔板分隔成一阴极室和一阳极室,阴极室内设有非反应电极,阳极室内设有反应电极,所述反应电极通过一传动杆与偏心轮连接,反应电极由2-10片金属网板通过连接件叠合而成,每片金属网板通过限流电阻与电源相连,所述电解槽体底部设有浮子阀排污槽。
作为优选,所述非反应电极与液体接触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浮子阀排污槽内设有由导向管和浮子组成的排污浮子阀,侧壁底部设有排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紧凑,生产强度提高,降低电解槽的制作成本,并使电解槽的电压下降,减少了电化学合成所需的能耗,反应电极由2-10片金属网板通过连接件叠合而成,每片金属网板通过限流电阻与电源相连,确保电流在各片网板上均匀分布,因此在相同表观电流密度下,电极上的实际工作电流密度较小,反应电势较低,用于有机电化学合成能达到较高的反应选择性;排污槽内浮子阀的结构充分利用了电解槽本身的特点,较大的排污孔同时关闭和打开使电解槽实现可控快速排污;非反应电极与液体接触的表面设有绝缘层,可避免沉积在非反应电极上的金属产生包裹,而无法用机械方法将金属取下来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解槽体;2、反应电极;3、非反应电极;4、隔板;5、传动杆;6、偏心轮;7、限流电阻;8、连接件;9、浮子阀排污槽;10、排污浮子阀;11、排污口;12、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带有多层振动网板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体1,电解槽体1由一隔板4分隔成一阴极室和一阳极室,阴极室内设有非反应电极3,阳极室内设有反应电极2,所述反应电极2通过一传动杆5与偏心轮6连接,反应电极2由2-10片金属网板通过连接件8叠合而成,每片金属网板通过限流电阻7与电源相连,所述电解槽体1底部设有浮子阀排污槽9,所述非反应电极3与液体接触的表面设有绝缘层12,所述浮子阀排污槽9内设有由导向管和浮子组成的排污浮子阀10,侧壁底部设有排污口11。
在进行电解反应时其反应电极2在偏心轮6和传动杆5作用下作垂直往复运动,电解槽中的电解液不需要作循环流动。反应电极2由2-10片金属网板通过连接件叠合而成,每片金属网板通过限流电阻7与电源相连,确保电流在各片网板上均匀分布,因此在相同表观电流密度下,电极上的实际工作电流密度较小,反应电势较低,用于有机电化学合成能达到较高的反应选择性;浮子阀排污槽9内排污浮子阀10的结构充分利用了电解槽本身的特点,较大的排污孔同时关闭和打开使电解槽实现可控快速排污;非反应电极3与液体接触的表面设有绝缘层12,可避免沉积在非反应电极上的金属产生包裹,而无法用机械方法将金属取下来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智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