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集成式液压马达阀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3132.9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邓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开忠 |
主分类号: | F15B13/04 | 分类号: | F15B1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集成 液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马达上的组件,尤其是一种多功能集成式液压马达阀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矿、船舶制造业等,广泛采用液压马达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而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没有补油结构保护,当进油口的高压油路关闭后,马达减速并停止。但马达的转子会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保持转动的趋势,从而将进油口的液压油抽至回油口,而此时进油口被封闭,不断地抽油致使进油口油压过低,甚至将进油口的油完全抽干,使进油油路失去液压油保护,造成液压马达缸体磨损,发生干转,以至损害液压马达。
而且,液压马达在启动或者油路受到冲击时,油路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该压力直接作用在液压马达上,尤其是柱塞式液压马达,会对转子部分造成冲击,使液压马达猛然地颤动,这在挖掘机等设备上尤其明显。油压不稳而造成的多次冲击,甚至会损害液压马达的转子,减少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补油、缓冲以及制动功能的多功能集成式液压马达阀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集成式液压马达阀组,安装在液压马达上,所述液压马达的后盖上集成有补油阀,后盖内的油路上并联有缓冲溢流阀,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经过补油阀和缓冲溢流阀后与液压马达的配油盘相通;液压马达的侧面还安装有制动阀,制动阀的的泄油路与马达泄油孔相通,制动阀上的制动器油口和制动器相连。
所述补油阀,其补油口经内置三通和两个单向阀后,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及回油口相通。
所述单向阀由单向阀阀芯、弹簧和阀座组成,阀座和后盖通过螺纹连接,阀芯伸入阀座内,二者之间安装有补油阀弹簧,并且阀芯与后盖采用锥面密封。
所述缓冲溢流阀有两个,分别和马达的进油口及回油口相连通,缓冲溢流阀由外阀体、阻流阀芯、内阀芯和阀盖组成,外阀体内部有两级台阶,左边的台阶用于安装缓冲弹簧,右边的台阶用于和阻流阀芯配合;内阀芯伸入阻流阀芯内,并通过缓冲弹簧弹性连接;阀盖和外阀体通过螺纹配合,并安装有密封圈将内阀芯压在缓冲溢流阀内部;阻流阀芯的中心有第一阻尼孔,内阀芯的中心有第二阻尼孔,油口的液压油通过第一阻尼孔和第二阻尼孔后,和阀盖与内阀芯之间的油腔相通。
所述缓冲溢流阀的外阀体上有两个泄油孔,均与液压马达的补油口相通,当缓冲溢流阀受到油压冲击时,阻流阀芯打开,部分高压油从第一泄油孔排出;第二泄油孔和缓冲弹簧的油腔相通。
所述制动阀包括四个油口和两个阀芯,第一制动阀芯作为液控换向阀,第二制动阀芯作为缓冲阀,第一制动阀芯和第二制动阀芯的一侧均装有复位弹簧;其中第一制动阀芯上有两个活塞;第二制动阀芯中间有内油腔,外壁上有两个环形凹槽,其中右凹槽内有通孔通向内油腔,内油腔的右侧有阻尼孔,和制动泄油孔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提高了液压马达的稳定性,启动稳定、停止迅速,加减速时抖动小,能减少油路油压不稳时,对液压马达的冲击。
2、所有油路均集成在液压马达内部,外部无管道连接,不产生外泄漏点。
3、缓冲溢流阀采用可拆卸式设计,便于快速维修或更换,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图1中的的A视图。
图3、图2的B-B剖视图。
图4、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5、缓冲溢流阀的内部结构图(压力平衡状态)。
图6、缓冲溢流阀的内部结构图(受油路冲击状态)。
图7、制动阀内部结构图(常规状态)。
图8、制动阀内部结构图(制动状态)。
图9、制动阀内部结构图(平衡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液压马达阀组,包括补油阀3、缓冲溢流阀4和制动阀5。液压马达2前端固定有安装座1,安装座上有螺栓孔11,补油阀3集成在液压马达的后盖上,通过固定孔21和液压马达的壳体连接。
如图1所示,后盖的右侧面为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由于多数液压马达具有对称的结构,进油口和回油口可以互换,使液压马达反转,因此以A口31表示图1中上方的油口,B口32表示图1中下方的油口。补油口(C口)33位于后盖顶面的中心,补油口的上下两侧为液压马达的泄油口36,右侧为工艺孔PA 34和PB 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开忠,未经邓开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无绳电话机
- 下一篇:激光微流体微推进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