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及热缩管扩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151.X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康树峰;周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1/02 | 分类号: | B29C6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缩管 扩张 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热缩管扩张系统。
背景技术
热缩管一般通过挤出、辐照和扩张完成其生产。在扩张时,热缩管经过加热在充气状态下经扩张模具完成扩张,而热缩管在充气状态的内压将直接影响着其扩张质量。
中国专利公布第102514191号公布了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充气管路、设置于充气管路上的无极调压阀、设置于扩张模具的出口位置的外径探测仪以及连接无极调压阀、外径探测仪的信号处理单元。外径探测仪探测产品的外径,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外径探测仪的探测结果控制无极调压阀调节输入气压,以期实现内压自动控制。
然而,上述外径探测仪设置于扩张模具的出口位置,由于热缩管经扩张模具扩张后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热缩管对气压已经不再敏感,因此,热缩管内气压的变化不能很好地反映在热缩管的外径尺寸上,这导致外径探测仪探测的外径尺寸不能真实反映热缩管内的气压,从而无法实现内压自动控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控制热缩管在扩张时的内压,从而提高热缩管扩张后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热缩管扩张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对热缩管输入气压的充气管路、设置于充气管路上的无极 调压阀、设置于扩张模具上的外径探测仪以及与外径探测仪、无极调压阀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外径探测仪设置于扩张模具的进口位置;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外径探测仪的探测结果与标准外径设定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无极调压阀调节输入气压:若外径探测仪的探测结果大于标准外径设定值,则控制无极调压阀减小或停止输入气压;若外径探测仪的探测结果小于标准外径设定值,则控制无极调压阀增大输入气压;若外径探测仪的探测结果等于标准外径设定值,则不对无极调压阀调节保持输入气压。
所述充气管路输入气压的方式优选为匀速不间断连续输入气压或匀速间断连续输入气压。
优选地,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用于输入标准外径设定值,并将该标准外径设定值传输给信号处理单元。
优选地,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调压阀,该调压阀设置于无极调压阀与充气源之间的充气管路上。
优选地,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气压开关,该气压开关设置于无极调压阀与热缩管之间的充气管路上。
本发明所提供热缩管扩张系统,包括输送辊轮、加热装置、扩张模具和牵引辊轮,该热缩管扩张系统包括上述的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扩张模具上方。
如上所述,本发明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外径探测仪设置于扩张模具的进口位置,而扩张模具进口位置的热缩管经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较高,对内压非常敏感,与现有技术相比,内压变化能实时反映在热缩管外径尺寸的变化上,外径探测仪对热缩管外径尺寸的测试能够反映热缩管内压的变化,从而能够真正实现热缩管内压自动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和扩张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和扩张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和扩张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充气管路10 无极调压阀20
外径探测仪30 信号处理单元40
人机交互界面50 热缩管60
扩张模具70 输送辊轮71
加热装置72 牵引辊轮73
收管框74 调压阀80
气压开关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其揭示了本发明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充气管路10、无极调压阀20、外径探测仪30、信号处理单元40以及人机交互界面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