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篓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2119.1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龙 |
主分类号: | A45F3/10 | 分类号: | A45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器具,尤其是一种背篓架。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部居民习惯用背篓背运物品,因背篓背在肩背上离地较高,中途很难放下歇脚,人们只能强行一口气背到目的地,让人感到十分劳累。
发明内容:
为了减轻背篓过程中的劳累,本发明提供一种背篓架,其特征是包括了一只用来放置背篓的背负体和一只用来调节背篓架运动方式的调控架,背负体由一块垂直而立的背负板和一条水平围护栏、一块平躺的底板组成;调控架由两根直立的支撑杆附带二条由支撑杆中腰部位向前平伸的调控臂及两只装于支撑杆下端的多用足组成,多用足的前部是一只小轮,后部是一截墩体,调控架通过其两根支撑杆的上端用可转动轴杆串合于背负体围护栏两外侧的中心点上。本发明用如下方法实施:1、用木材及金属材料制作背负体,背负体由一块高约45cm、宽约40cm、厚约2cm的背负板为基础,在其两侧边的半腰处,用铝塑材料设置一道围抱在背负板背面的“U”型围护栏,在“U”型围护栏体两侧的中心点设置组装圆孔;背负板底侧设置一块平躺的底板,底板的周沿跟围护栏的周沿平齐;背负板的正面设置两条背带;2、用坚硬木条制作调控架,调控架以两根直立的支撑杆为核心,先在其中腰位置设置一根横档和两条向前平伸的调控臂,调控臂前端制成向上竖的“Z”型;在两根支撑杆的下端,各装置一只前端为一只小轮,后部为一截墩体的多用足,在支撑杆上端各设置一个组装圆孔;3、用可转动轴杆将调控架通过其支撑杆上端的组装圆孔组合于背负体围护栏两侧的组装圆孔上。本发明的益处是,背篓者在背篓途中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让小轮着地形成拖车式运动或将多用足完全推离地面形成全背负式运动,更可让多用足全部平正着地实施泊地休息。
附图说明:
图1为背负体背面效果图;图2为背负体正面效果图;图3为调控架效果图;图4为本发明备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是背带,2是围护栏,3是围护栏组装孔,4是支撑杆,5是支撑杆组装孔,6是调控臂,7是多用足,8是小轮,9是墩体,10是背篓,11是背负板,12是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将图3所示的调控架通过支撑杆组装孔(5)用可转动轴杆串合于图1、图2所示的围护栏组装孔(3)上,即可将背篓(10)从围护栏(2)的上口处放入背负体中,背篓者将手臂套进背带(1)跟背负板(11)夹成的控档中即可将背篓架连带背篓一起背上肩。途中若需实施拖车式运动,可用手拉住调控臂(6)向后推,使墩体(9)离地而让小轮(8)着地,若途经坎坷不平处需作全背负运动,可将调控臂完全往后推,使小轮(8)和墩体(9)全部离地;若需中途泊地休息,可将调控臂放平而使多用足的小轮和墩体同时着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龙,未经朱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墨打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GPU的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