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行干扰协调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0798.9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孟艳;李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0 | 分类号: | H04W16/10;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民盛;王丽琴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行 干扰 协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特别涉及一种下行干扰协调方法。
背景技术
LTE系统采用OFDM技术,小区内用户通过频分实现信号的正交,小区内的干扰基本可以忽略。但是同频组网时会带来较强的小区间干扰,如果两个相邻小区在小区的交界处使用了相同的频谱资源,则会产生较强的小区间干扰,严重影响了边缘用户的业务体验。因此如何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边缘用户性能,成为LTE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在LTE下行干扰协调,可以使用静态干扰协调方案通过频率复用来进行干扰抑制。常用的静态/半静态干扰协调方案主要有部分频率复用(FFR)和软频率复用(SFR)。
FFR算法的原理是通过设置小区禁用频带来避免小区边缘用户发生相互干扰,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边缘用户所受的干扰,但是由于禁用了频带,大大浪费了系统资源。因此SFR更为广泛应用。SFR方法原理为:首先进行频率规划,所有子载波分为相互独立的两组,称之为主子载波组及辅子载波组,主子载波组可以采用较高的发射功率,用于覆盖整个小区;辅子载波组采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覆盖小区的中心区域。将用户划分为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边缘用户使用主子载波组,中心用户可以使用全频带。主子载波组和辅子载波组的功率配置采用一个功率比参数,通过配置合适的功率比来达到干扰协调的效果。
图1所示为软频率复用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基站1、基站2和基站3是三个相邻小区的基站,通过频率规划,这三个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主子载波组及辅子载波组,其中三个小区的主载波组互不相同,以保证不会相互干扰。终端12、终端22和终端32位于各自小区的中心区域,调度到其所在小区的辅子载波组;终端11、终端21和终端31位于这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区域,分别调度到这三个相邻小区的主子载波组。
现有的软频率复用下行干扰协调方法通常是与功率分配强耦合的。具体地说,软频率复用采用两种下行发射功率,边缘用户采用较高的下行功率分配参数,中心用户采用较低的下行功率分配参数。现有的这种下行干扰协调方法需要通过功率配置信令调整用户的功率,因此需要较高的信令开销,占用小区宝贵的无线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干扰协调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小功率配置信令开销,节约小区的无线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干扰协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同频组网的小区,每一个小区所使用的频带划分为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相邻的小区的边缘频带彼此正交;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小区内的用户的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用户的下行功率分配参数PA,其中,信道质量差的用户采用较高的PA,信道质量好的用户采用较低的PA;
B、判断用户的PA是否大于边缘用户的划分门限,若是将该用户设置边缘用户,将该用户调度到小区的边缘频带;否则将该用户设置为中心用户,将该用户调度到小区的整个频带。
较佳地,步骤A包括:
A1、获取小区内用户的信道质量导频功率比PPR;
A2、通过公式PA=k×PPR+b计算出PA的近似值,将与所计算出的PA的近似值最接近的PA可取值作为该用户的PA,其中k,b为可调参数,k为负值。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系统负载情况调整边缘用户的划分门限,具体包括:预先将负载值划分为轻负载区间和重负载区间;如果当前系统负载落入轻负载区间,提高边缘用户判决门限,如果当前系统负载落入重负载区间,降低边缘用户判决门限。
较佳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用户分布状况调整边缘用户的划分门限,具体包括:
确定边缘用户占小区全部用户的比例,
判断该比例与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的大小,若低于第一阈值,提高边缘用户判决门限;如果高于第二阈值,降低边缘用户判决门限,其他情况保持边缘用户判决门限不变;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