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0791.7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熊瑛;王宁利;万修华;杨迎新;李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73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操 穴位 定位 按摩 眼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部保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
背景技术
眼保健操是基于中国医学的推拿和经络理论、同时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过对人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从而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改善眼的疲劳。眼保健操也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眼保健意识。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人对眼保健操按摩穴位把握的准确性很差,以及按摩力度的差异,使得日常的眼保健操难以达到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终导致中小学生的视力发育受到了严重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准确定位按摩穴位、强化按摩作用的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包括与使用者头部相配合的眼罩本体和将眼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固定机构,所述眼罩本体上设有眼部定位孔和鼻部定位件,在所述眼罩本体上设有面积覆盖眼部穴位的多个按摩定位小孔,至少部分按摩定位小孔上设有与按摩定位小孔相配合的穴位按摩元件。
优选地,所述穴位按摩元件呈“仝”字型结构,穴位按摩元件的内侧端为至少部分截面大于所述按摩定位小孔面积的圆台型结构,穴 位按摩元件的外侧端截面大于所述按摩定位小孔面积,穴位按摩元件的中间段为截面小于所述按摩定位小孔面积的圆柱形结构。
更优选地,穴位按摩元件的中间段长度比按摩定位小孔处眼罩本体的厚度大0.5~2mm。
进一步,一个穴位按摩元件内侧端的圆台型结构与使用者头部穴位接触面积为2~3mm2。
优选地,所述穴位按摩元件的外侧端截面面积为20~30mm2。
优选地,所述按摩眼罩由厚度为1.5~2.0mm的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穴位按摩元件的高度为7~10mm。
优选地,所述按摩眼罩由食品级医用硅胶制成,并在眼罩本体1上相应穴位的外侧设有凸出区域。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覆盖使用者头顶督脉穴位的头带以及将所述头带和所述眼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头后部的连接带。
优选地,所述头带的内侧设有多个硬度为30~70°(A硬度型,A TYPE)的按摩凸点。
优选地,在所述眼罩本体的眼部定位孔上部设有眼部上缘按摩区,所述眼部上缘按摩区包括外侧为平面的按压片以及位于按压片内侧并沿着眼睛定位孔上部排列的多个按摩触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具有穴位按摩元件的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使得使用者不仅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保健穴位,而且,能够对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力度适中的穴位按摩。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可操作性强,便于向中小学学生进行广泛地推广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视力,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穴位按摩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穴位按摩元件安装后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眼部上缘按摩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其中示出本发明一种眼保健操穴位定位按摩眼罩的各种优选实施例,包括与使用者头部相配合的眼罩本体1和将眼罩本体1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固定机构2,本发明的眼罩本体1可以为刚性结构,也可以为柔性结构,为便于进行穴位按摩,优选为柔性结构;所述眼罩本体1上设有眼部定位孔3和鼻部定位件4,使用者通过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对准本发明的眼部定位孔3和鼻部定位件4即可以使得本发明的按摩区域覆盖使用者眼部周围的主要穴位,例如四白穴和太阳穴等;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眼罩本体1上设有面积覆盖眼部穴位的多个按摩定位小孔5,至少部分按摩定位小孔5上设有与按摩定位小孔5相配合的穴位按摩元件6,如上所述,当使用者按照本发明的眼部定位孔3和鼻部定位件4佩戴好按摩眼罩后,本发明开有按摩定位小孔5的区域便覆盖了使用者眼部周围的主要穴位,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板叠层孔的错孔量评价方法
- 下一篇:进气侧凸轮轴齿轮组的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