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8744.9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0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刘小成;邓嘉伦;刘昱;余丹;胡雄;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7/448 | 分类号: | C07D207/44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伍见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马来 亚胺 精制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maleimide)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ABS(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O(聚苯醚)等树脂的耐热改性剂,可制造出不同种类的超耐热树脂。应用于防污涂料、耐热塑料、粘接剂、感光树脂、橡胶硫化促进剂、绝缘漆、医药、农药杀菌剂和防霉剂等。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一步法、醋酐法、共沸法以及酯化法等。目前国内外生产工业化主要采用共沸法,该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为原料,反应生成N-苯基马来酰胺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水成环生成N-苯基马来酰亚胺。脱水成环反应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强酸催化剂,另一类是锌或锡及其化合物作为催化剂。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品质决定其应用和推广,市场对其品质的要求很高,不仅仅含量上有严格要求,产品色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工业生产产品品质不高,或是精制成本高等,限制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因此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显得尤为重要。
N-苯基马来酰亚胺反应完毕经水洗,直接蒸除溶剂得到产品,杂质多、含量低、颜色深、稳定性差。而经过重结晶得到精品,要使用有机溶剂,工艺繁琐,安全环保得不到保障,溶剂损耗大,收率低,在产品干燥过程中产品升华挥发严重,对人体伤害较大,重结晶产品为细小粉末状,蓬松,易飘散,包装和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收率高、品质好、产品稳定、便于包装储存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及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及成型方法,将稳定剂加入N-苯基马来酰亚胺待精制料液中,减压精馏精制,精馏馏分成型,制成片状或造粒状固体,所述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待精制料液为含溶剂的料液、蒸除溶剂后料液或其它形式的待精制料液。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剂为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叔丁基邻苯二酚、甲氧基苯醌中的一种。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剂加入量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的0.01%-0.4%。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减压精馏精制,其真空控制在1-15mmHg,料温控制90-200℃,采取釜式精馏、分子蒸馏或其他形式的减压精馏。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精馏馏分成型制成片状固体,其片状大小为每片1mg-10mg(0.001-0.01g)厚度为0.2-1mm。制成片状方法为切片方法或类似切片方法。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精馏馏分成型,制成类似圆球形、椭圆球形或液滴型颗粒状固体,颗粒大小为每粒10mg-50mg。
用本发明方法生产,收率95.2%,含量99.8%(HPLC),产品为均匀片状或颗粒状固体,成品为亮黄色,满足客户需求。
本发明与直接蒸除溶剂得到产物方法,或是通过重结晶精致的方法相比,环境友好,收率高,色泽好,含量高,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向装有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回流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入1000mL甲苯,215.73g(2.2mol)顺丁烯二酸酐,开动搅拌。向反应瓶中均匀滴加186.26g(2.0mol)苯胺,于1-2小时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加入3g抗氧剂对苯二酚、混合催化剂(10g对甲苯磺酸、2g浓硫酸),加热回流至反应完成,降温碱洗至中性,得到含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料液有机相。
所得有机相料液,加入0.70g对苯二酚,搅拌0.5h,减压脱除溶剂,回收溶剂890mL,重组分料液减压精馏,控制真空为10mmHg,料温控制180℃,收集馏分329.72g,收率95.2%,含量99.8wt%(HPLC),精馏锅底10.1g(占理论量2.9wt%)。馏分为亮黄色固体。
实施例2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不同的是改变稳定剂对苯二酚的加入量,分别加入0g、0.1g、0.35g、0.7g、1.0g、1.4g,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产生报警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