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缸曲轴位置误差检测专用检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8596.0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毕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3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位置 误差 检测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形位误差检测用的检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缸曲轴位置度误差和平行度误差检测的专用检具,属于机械零件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多缸曲轴的各项形位误差检测中,曲轴两端主轴颈端面的螺孔和稳定孔的位置度误差及多个连杆轴颈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检测较为繁琐,主要原因是上述项目检测都需要检测曲轴两个互为垂直位置的X轴线和Y轴线有关参数。图1~图3所示的六缸曲轴的主视图和两种位置的A-A剖视图,该六缸曲轴10包括两端的第一主轴颈11和第二主轴颈22,中间的六段连杆轴颈,每段连杆轴颈通过其两侧的扇形板33和中间轴颈44相连。其中第一连杆轴颈1和第六连杆轴颈6、第二连杆轴颈2和第五连杆轴颈5、第三连杆轴颈3和第四连轴颈4分别为三组同相位组,各同相位组的相位差为120°。
曲轴需要翻转90°来检测连杆轴颈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的平行度误差。现有的90°翻转方法如下:如图2所示,以检测同相位组的第一连杆轴颈1和第六连杆轴颈6为例,首先在检测平台上用百分表把第一主轴颈11和第二主轴颈22的主轴轴线和第一连杆轴颈1和第六连杆轴颈6的基准轴线找水平,使主轴颈轴线和基准轴线在同一个平行于平台的平面内。假设平行方向为水平的X方向,在X方向上检测完数据后,需要把曲轴翻转90°成如图3所示垂直的Y方向,将同相位组的第一连杆轴颈1、第六连杆轴颈6旋转到垂直的Y方向最高点,而最高点难以找到,只有通过不断旋转曲轴,并用百分表检测寻找第一连杆轴颈1和第六连杆轴颈6的 Y方向最大值,以曲轴翻转了90°后的Y方向最大值为基准来检测曲轴的位置度误差或平行度误差数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最大值不易找到,需不断旋转曲轴来确认,费时费力,存在着操作误差。2、忽略了曲轴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度及圆柱度误差。用这种方法检测既操作繁琐,精度又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多缸曲轴的位置度误差及平行度误差的专用检具,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缸曲轴位置误差检测专用检具,包括用于支承多缸曲轴两端主轴颈的基准支承块和弹性环,所述基准支承块为正方体,所述正方体的垂直端面中心延伸出一圆筒,所述圆筒中心设有前后贯通基准支承块的支承孔,支承孔壁上设有直径大于支承孔的径向环槽,所述弹性环嵌装在径向环槽中,弹性环内径与相应的主轴颈滑动配合。
本发明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多缸曲轴位置误差检测专用检具,其中所述弹性环设有径向断口;所述径向断口的长度内径比L/D=0.08-0.09;所述弹性环采用弹簧钢制成。
前述的多缸曲轴位置误差检测专用检具,其中所述圆筒径向设有数个穿过径向环槽的螺纹孔,紧定螺钉拧入螺纹孔,紧定螺钉前端抵靠在弹性环外圆上。
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且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正方体的基准支承块相邻两面的夹角为90°,而基准支承块的90°角度制造误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被检测的多缸曲轴两端的主轴颈分别插入基准支承块相应的支承孔中,当基准支承块翻转90°时,可确保被检测的多缸曲轴也正好翻转了90°,一组同相位的连杆轴颈从水平的X方向翻转到了垂直的Y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找到一组同相位的连杆轴颈最高点的问题,保证了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缸曲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放大A-A剖视图;
图3是图1翻转90°后的放大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准支承块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弹性环主视图;
图6是多缸曲轴的主轴颈装入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