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7848.8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家明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增氧机 框架 高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就农业机械的增氧机而言,其关键结构为叶轮,具体到叶轮而言,除了有风扇状的结构及螺旋状的结构外,更有已有公知技术如2007 2005 7760.1、2005 20055671.4、2011 20259596.6、2006 3006 6814.1、2006 3006 9146.8、2008 1013 4189.8、2006 2015 4359.5、2008 2012 5085.6、2010 2020 2656.9、2007 3033 4775.3、2010 3016 4835.3、2011 3022 8636.9的专利申请等,所述已有公知技术均为在庞大的锥形体上设置直板形叶片的结构,存在着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制作繁琐且用料多而成本高、叶片易损坏而使用寿命短、在水中运转的阻力大且拨动的水量少而效果不理想、因体积庞大而耗费的能量也大且给运输及存放带来不便、以及综合效益欠佳......等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调查、分析、了解、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采取“圆环框架与设置角度且带孔的铲状(或勺状)叶片相结合”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新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取“圆环框架与设置角度且带孔的铲状(或勺状)叶片相结合”关键技术,其下拨水板与上导水板构成的角度为90-160度,以垂直的方式在下拨水板与上导水板的内侧设置有内侧导水板而外侧设置有外侧导水板从而构成叶片,放射支撑的内端与轴盘而外端与圆环均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传动连接盘,靠近放射支撑外端与圆环的固定连接处形成的平面与下拨水板以30-90度的角度固定连接、同时其放射支撑与内侧导水板形成20-90度的角度(或向外90-135度的角度)固定连接,轴盘的轴孔与动力轴固定连接。
通过本发明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圆环框架与设置角度且带孔的铲状(或勺状)叶片相结合”关键技术,提供“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新产品;②、使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易于制作且用料少而成本低、使用简约方便而效果稳定可靠且寿命长;③、使本发明在水中运转的阻力小且拨动的水量大而效果理想且耗费能量少而省电;④、使本发明的体积小且轻而便于运输及存放并使其综合效益佳;⑤、本发明的研制成功,将增氧机的叶轮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由下拨水板、上导水板、内侧导水板、外侧导水板设置为一体构成的叶片以及由轴盘、放射支撑、圆环构成的传动连接盘共同构成;
所述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其下拨水板与上导水板构成的角度为90-160度,以垂直的方式在所述下拨水板与上导水板的内侧设置有内侧导水板而外侧设置有外侧导水板从而构成叶片,其放射支撑的内端与轴盘而外端与圆环均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传动连接盘,靠近所述放射支撑外端与圆环的固定连接处形成的平面与所述下拨水板以30-90度的角度固定连接、同时其所述放射支撑与内侧导水板形成20-90度的角度(或向外90-135度的角度)固定连接,所述轴盘的轴孔与动力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所述下拨水板、上导水板均为设置有透水孔的板状结构,所述内侧导水板、外侧导水板均为设置有角度的板状结构,所述叶片为具有一定折弯角度的铲状结构,所述轴盘为设置有轴孔的圆盘状结构,所述放射支撑为横支撑棍状结构,所述圆环为圆环状结构,所述传动连接盘为圆形框架状结构。
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所述叶片、放射支撑均各为2-21个。
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靠近所述放射支撑外端与圆环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加强连接筋。
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框架型高效叶轮,靠近所述放射支撑外端与圆环的固定连接处形成的平面及所述加强连接筋与所述下拨水板以30-90度的角度固定连接、同时其所述放射支撑与内侧导水板形成20-90度的角度(或向外90-135度的角度)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家明,未经梁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8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