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正、负极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7431.1 | 申请日: | 201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业成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属于一种蓄电池。
背景技术
当前,铅酸蓄电池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且可再生使用)及造价低廉等优点。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铁路、矿山、港口、国防、计算机、科研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销售/额占全球电池销售额的30%以上,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厂点历来就是电池行业中厂点最多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方式、规模、质量、污染程度相差太大,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密闭无污染、自动化方式应有尽有。但存在功能和使用不构理想的不足。经公开专利检索,查到蓄电池文件8110件和市场调查,均没发现有本发明的相同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多正、负极蓄电池。
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槽、由正、负极板和隔板组合构成的电极组、电解液、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槽由不少于一个不电池槽构成,每个电池槽内安装有不少于两个电极组,每个电极组设有正、负极连接端。
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一个多正、负极蓄电池与另一个多正、负极蓄电池进行串联连接(既一个多正、负极蓄电池的正极与另一多正、负极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即可构成较高电压的多正、负极蓄电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具有多个电极组正、负极连接端,各电极组可独立使用,一电极组充电时,另一电极组可同时进行供电(放电)工作,从而增加或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功率或效率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多正、负极蓄电池基本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6单元串联12V多正、负极铅酸蓄电池示意图。
图中:电极组(A)、(A1)、(A2)、(A3)、(A4)、(A5)、(A6),(B)、(B1)、(B2),(B3)、(B4)、(B5)、(B6),电解液(U)、(U1)、(U2)、(U3)、(U4)、(U5)、(U6),电池槽(V)、(V1)、(V2)、(V3)、(V4)、(V5)、(V6),电池壳体(C),连接金属导线(L),正极连接端(+),负极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由电池壳体、电池槽、由正负极板及隔板组合构成的电极组、电解液、附件等构成,在一个电池槽(V)内安 装两个电极组,每个电极组分别设有正、负极连接端(+)、(-);为多正、负极蓄电池基本单元结构。其电池壳体(C)、电池槽(V),由正负极板及隔板组合构成的电极组(A)、(B)电解液(U)、附件等均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材料;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制造,即获得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其具有各电极组可独立使用互不干扰,一电极组充电时,另一电极组可同时进行供电(放电)工作的功能和可两同时进行充电或供电工作的功能。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槽、由正负极板及隔板组合构成的电极组、电解液、附件如图2所示:。以12V的铅酸蓄电池为例,为6单元(或6格)串联12V的多正、负极蓄电池,每单元电压2V;其电池壳体(C)、电池槽(V1)、(V2)、(V3)、(V4)、(V5)、(V6)(V)、由正负极板及隔板组合构成的电极组(A1)、(A2)、(A3)、(A4)、(A5)、(A6)、(B1)、(B2),(B3)、(B4)、(B5)、(B6),电解液(U1)、(U2)、(U3)、(U4)、(U5)、(U6)、附件等均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材料;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制造,即获得本发明的多正、负极蓄电池。其具有两组电极组串联构成12V的正、负极连接端,具有各电极组可独立使用互不干扰,一电极组充电时,另一电极组可同时进行供电(放电)工作的功能和可两同时进行充电或供电工作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业成,未经刘业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电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荧光粉混合物以及具有颜色转换的LED封装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