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5813.0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国华;赵振良;付仲;高晓田;杨金晓;张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1/00;A23K1/18;A23K1/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662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淡水 鱼虾 高效 混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虾蟹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粗放养殖、精养、半精养三种方式。粗放养殖不需要投饵,依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培育养殖的鱼类,部分池塘和大水面养殖采用这种养殖方式,具有成本低,对养殖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的特点,缺点是产量、经济效益低。精养方式完全靠人工投饵,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单位水体的利用率最高,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等多采用此种方式。半精养主要依靠水体的天然饵料,补充人工饵料为辅,产量、经济效益,单位水体利用率介于粗放养殖和精养之间。
水产养殖对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是目前水产养殖存在的一大隐患,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养殖水域不同程度都会造成污染,特别是不合理的养殖模式不仅污染水域环境并且破坏了养殖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如何在不影响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养殖环境友好是目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养殖水域沿岸边5米范围内区域作为水生植物栽培区,使水生植物的覆盖率占该栽培区的80%以上;
(2)将除去水生植物栽培区后养殖水域面积20-30%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在养殖区内投放青虾和河蟹,投放青虾的体长为0.8-1cm,每亩投放2000-3000尾,河蟹的规格为30-50只/500g,每亩投放150-200只;
(3)剩余区域为名特鱼、虾、蟹增殖区,该区域内栽培鱼虾蟹喜食的优良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大于增殖区面积的60%,每亩投放体长0.8-1cm青虾苗1000—1500尾,规格为30—50只/500g的河蟹80-100只,体长3-5cm的黄颡苗种30—50尾;15-25克/尾的鳜鱼10尾;45-55g/尾的翘嘴红鲌5尾,200-250g/尾的白鲢70尾,200-250g/尾的花鲢30尾;
所述水生植物栽培区内栽种的水生植物为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
所述水生植物为菱、莲、睡莲、眼子菜、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
所述鱼虾蟹喜食的优良水生植物为苦草、芦苇、菖蒲、苦草、茨藻、眼子菜和轮叶黑藻。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养殖水域现有水环境特点,建立食物链有机生态养殖模式,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构建一个不需要外投饵料的自循环环境友好生态系统;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利用水体及底泥中营养盐类;底栖生物类、小鱼小虾类、河蟹等以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为食;最后,黄颡鱼、翘嘴红鲌、鳜鱼等以底栖生物类、小鱼小虾类为食;其中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最终捕捞商品鱼、虾、蟹,形成以人为捕捞控制的水产养殖环境友好控制体系。
本发明通过调整优化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取缔人工投饵,改变饵饲料来源的品种,构建和修复过度养殖区水域生态环境,控制养殖区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通过养殖品种的调整和优化,在水产养殖区构建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实施包括底栖甲壳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的基于食物链优化的有机生态养殖,控制和减少养殖过程的污染物产生,达到养殖系统的生物操纵与自我修复的目的,实现水产养殖区的富营养化和沼泽化控制。
经两年实验,采用本发明方法的示范区养殖水域COD较传统养殖模式的对照点减少了0~25.73%,平均值为5.2%;DO较对照点提高了0~63.09%,平均值为10.0%;TN较对照点减少了0~40.0%,平均值为12.25%;TP较对照点减少了0.84~20.91%,平均值为5.98%。效益1817元/亩,较对照点提高了2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养殖水域中的食物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养殖水域沿岸边5米范围内区域作为水生植物栽培区,栽培菱、莲、睡莲、眼子菜、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水生植物,使水生植物的覆盖率占该栽培区的80%以上;
(2)将除去水生植物栽培区后养殖水域面积20%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在养殖区内投放青虾和河蟹,投放青虾的体长为0.8-1cm,每亩投放2000尾,河蟹的规格为30-50只/500g,每亩投放180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5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