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9903.9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段继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潞城市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会 |
主分类号: | A45C7/00 | 分类号: | A45C7/00;A45F3/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47500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背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具体地讲是一种可折叠成不同大小容积的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用于携带一定数量或一定确体积物品的可塑性容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背包的功能及其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通常的背包其容量是一定的,因此,在携带的物品的体积发生变化时,给人们带来不便。所以,设计一种容积大小可变的背包,会更加方便人们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成不同大小容积的背包,给消费者的方便使用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背带和背带扣。在本体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上背带扣、中背带扣和下背带扣,当背包未折叠时,两条背带分别与背包本体一侧的上背带扣和下背带扣扣合,构成双带双肩背包。
所述的本体的正面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折侧片,一折侧片的外侧边与本体固定连接,一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设有拉链布带的一边,在一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对应处的本体上以及本体正面中下部的两侧一折边处分别设有拉链布带的另一边,拉头设在一折侧片的外侧边与底边交汇处,当背包未折叠时,拉头将一折侧片的底边与内侧边的拉链布带与本体对应处的拉链布带拉合,构成两个小袋,当背包第一次折叠时,拉头将一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的拉链布带与本体拉链布带拉开,转而与本体的一折边处的拉链布带拉合,背带与背带扣扣合,构成第一次折叠后的单肩挂包。
所述的本体的背面的右下侧设有两块二折侧片,二折侧片的外侧边与本体固定连接,二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设有拉链布带的一边,与二折侧片的内侧边和底边对应处的本体上以及本体背面中下部的二折边处分别设有拉链布带的另一边,拉头设在二折侧片的外侧边与底边的交汇处,常态时,拉头将二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的拉链布带与本体对应处的拉链布带拉合,当背包第二次折叠时,拉头将二折侧片的内侧边与底边的拉链布带与本体对应处的拉链布带拉开,转而与本体的二折边的拉链布带拉合,背带与背带扣扣合,构成第二次折叠后的单肩挂包。
所述的本体的背面上部的一侧设有三折叠用的倒“U”型拉链布带,在倒“U”型拉链布带的下面设有与其呈镜像的“U”型拉链布带,拉头在两拉链布带连接处,常态时,拉链呈常开状态,当背包第三次折叠时,拉头将倒“U”型拉链布带和“U”型拉链布带拉合,背带与背带扣扣合,构成第三次折叠后的手提包。
本发明可折叠背包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可折叠背包可根据所携带物品的体积大小,通过1-3次折叠调整背包的容积,当物品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时,背包的本体不折叠为双带双肩背包结构;当物品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时,根据需要进行一次或两次折叠成为单肩挂包结构;当物品体积很小或不装物品时,通过三次折叠成最小尺寸的手提包结构,起到一包多用途的作用。
本发明的可折叠背包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方便清洗,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本体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次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次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次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背带,31、上背带扣,32、中背带扣,33、下背带扣,4、一折侧片,5、一折侧片的外侧边,6、一折侧片的内侧边,7、一折侧片的底边,8、一折边,9、二折侧片,10、二折侧片的外侧边,11、二折侧片的内侧边,12、二折侧片的底边,13、二折边,14、倒“U”型拉链布带,15、拉头,16、“U”型拉链布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5,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折叠背包由背包的本体1、背带2和背带扣构成。当背包未折叠时,两条背包分别与背包本体1一侧的上背带扣31和下背带扣33扣合,构成双带双肩背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潞城市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会,未经潞城市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优势比较技术
- 下一篇:超高效750瓦6极三相异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