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伸打击的便携式防卫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8327.6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5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殷力;王青科;蔺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智明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B15/00 | 分类号: | F41B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伸 打击 便携式 防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体防卫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延伸打击的便携式防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预防犯罪并实现自我保护的手段也逐渐增多,常见的比如防狼液、电棍等等;但是由于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的工具性防卫器具并不普遍,因而,质量以及效果参差不齐,甚至还会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在事后事故处理中,往往出现司法认定上的尴尬,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电棍,由于不具有规范的生产标准,本身具有较差的安全性,使用时易于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害,成为危险甚至管制器具。同时,做为便携式防卫器械,由于其体型精巧,在防卫格斗时严重限制了其应有的自卫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集规范性、标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的防卫设备,能够对犯罪分子实行有效的制约,并具有安全性的特点,防止误伤。同时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并报警,实现犯罪证据的固定,较好的保护被侵害者的权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延伸打击的便携式防卫设备,具有集规范性、标准性和实用性,使用时能够对犯罪分子实行有效的制约,并具有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时可较好的保护被侵害者的权益,防止误伤。
本发明的延伸打击的便携式防卫设备,包括便携式设备本体和脉冲高压发生组件,所述脉冲高压发生组件包括电击触头和为电击触头提供电源的高压脉冲电路,所述电击触头以可伸出或隐入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设备本体为条形结构,所述电击触头为条状且沿纵向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内,所述便携式设备本体的一端部设有供电击触头伸出或隐入的纵向通孔;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设备本体内设有纵向滑槽,以可沿纵向滑槽滑动的方式设有滑块,所述电击触头固定连接于滑块;所述滑块与便携式设备本体内的前端之间设有由滑块的前后滑动导致的可相互导电接触或断开的导电连接副;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副连接于便携式设备本体内的两侧。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丝杠沿纵向设置的丝杠副,所述驱动电机与丝杠副的丝杠传动配合,丝杠副的螺母至少沿滑块的滑动方向固定设置于滑块;
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副包括插头和插槽,所述插头向后延伸固定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且分别电连接于脉冲高压发生电路的正负极输出端,插槽向前开口正对于插头固定设置于滑块且插槽内设有分别与电连接电击触头的正负极金属弹片;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设备本体前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纵向通孔,用于电击触头伸出或隐入;所述插头固定设置于端盖,所述脉冲高压发生电路的正负极输出端通过埋在便携式设备本体壁内的导线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获取侵害时的数据信息;
命令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命令信号;
中央处理器,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接收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信息和命令输入单元的命令信号,并向驱动装置发出驱动电击触头伸出和隐入的控制命令,和向高压脉冲电路发送命令信号使高压脉冲电路发出用于打击侵害者的脉冲高压电;还可同时启动其它有关程序,指令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远程监控中心,至少用于通过网络接收中央处理器传来的数据信息和报警信号;
无线通讯电路,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在中央处理器和远程监控中心之间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进一步,还包括:
GPS定位电路,用于确定便携式设备本体的物理位置并将该物理位置信息通过中央处理器输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存储电路,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至少储存中央处理器输送的由数据采集单元传来的数据信息;
声音警示电路,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指令发出语音警示信号,并通过网络实现与远程监控中心的语音互动;
强光发射电路,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指令发出警示强光;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至少包括音频采集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和震动信号采集设备;
进一步,所述命令输入单元至少包括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遥控器和设置于便携式设备本体并用于向中央处理器输入按键命令的按键电路,所述便携式设备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接收遥控器的控制命令信号并传输至中央处理器的无线接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智明恒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智明恒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