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装线用存储装置及包括该存储装置的饮料灌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7851.1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胡特勒;马丁·西格;T·哈芬格;李京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朗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9 | 分类号: | B65G47/6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德国新***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装 存储 装置 包括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线用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用于中间存储(intermediately storing)被设计成收纳容器的运转件,其中所述运转件可以被引导到中间存储能力可变的缓冲流中,并且存在一种引导装置,经由该引导装置,运转件可以从存储区域被引导到缓冲流中。
背景技术
运转件也可以称为“往返件”且为如下输送工具:利用该输送工具,可以输送在灌装线中进一步处理的例如填充后的包装。
从例如公开了一种单元负载用的传送系统的DE41 33 114等现有技术已知类似的存储装置。DE41 33 114 A1公开了一种以直线异步电机为驱动器的诸如瓶、容器等单元负载用的传送系统。为了确保其中使用的运转件的特别简单的设计,公开了用于输送单元负载的无刷的、具有固定的电气/电子组件以及运转件的、形成传送线的长定子电机。此外在该传送系统中,单元负载被传输至运转件然后在处理站中进行处理。
从DE 10 2008 035 004 A1和WO 2010/009796 A2分别还已知在通过灌装线的输送过程中的操纵容器的方法。在这两篇引用文献中,已知一种在特别是诸如PP或PET的塑料制的瓶子的容器或袋状包装通过灌装线或类似物的输送过程中利用封闭元件操纵容器或操纵袋状包装的方法,其中灌装线包括诸如灌装器、封口器、检查装置、贴标签机等至少一个处理装置。在DE 10 2008 035 004 A1的处理装置之间的容器在传输区被直接地传输或利用诸如输送星轮、传送带等输送装置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将缓冲流的中间存储能力设计为灵活的。该目的应该通过简单并且便宜的部件来实现,由此该解决方案是特别无故障的并且节能的。
根据本发明,以运转件能够被彼此独立地引导到缓冲流中来实现该目的。
于是,运转件被设计为灌装线中使用的、包装的直接支撑件。
有利的实施方式将在下文更详细地说明。
例如,有利的是具有与其他运转件的速度无关地控制每个单个运转件的速度的部件。当然,所有的运转件也可以具有相同的速度。然而,单独的开环或闭环速度控制提供较高程度的灵活性。当已经位于缓冲流中的例如与引导装置相邻的上游的运转件较慢地移动时,在后面可以以增大的速度发送若干个运转件以快速地提高中间存储能力。只要位于上游的运转件触及位于下游的运转件,则可以将所有运转件的速度再次设置成相同。
更有利的是具有第一磁力施加部件以通过磁力作用将运转件引导到缓冲流中和/或使运转件在缓冲流中移动。这允许此刻例如利用同步电机操作移动多个小输送单元。
有利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运转件被设计成收纳并且输送诸如玻璃瓶或PET瓶等容器。于是,这样的存储装置可以容易地合并到传统灌装线中。
更有利地,通过缓冲流中的运转件的速度来确定中间存储能力。临时的缓冲能力因而可以变化。作为替代,运转件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重力向下倾斜运转并且就在下组端的前方被平缓地减速至某速度并且与所述端接合。倾斜部可以具有环形的设计。
作为替代或者此外,可以提供用于确定缓冲流的长度的转向部件以影响中间存储能力。缓冲流越长,则意味转向部件距离引导装置越远,可以中间存储更多的运转件。
为了以特别简单的形式完成这些,对于转向部件来说,有利的是被设计为离引导装置的距离可以变化的滑动件。
如果滑动件被设计成使运转件从第一缓冲流方向转向到与所述第一缓冲流方向相反的第二缓冲流方向,则此时对于这样的存储装置来说,仅需要相对小的空间。因而,实现了紧凑的存储装置构造。
有利的是具有被设计成利用磁力改变滑动件的位置的第二磁力施加部件。
对于运转件来说,更有利的是被安装到成在导轨上的滑动,由此仅需要特别少的运行功率,同时提供良好的引导性。
如果缓冲流大致水平地延伸或在竖直布置的平面中延伸,则可以实现更好的接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朗斯股份公司,未经克朗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