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7768.4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葛允林;张曙明;王炎;杨其文;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云林数码影像耗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4;C09J133/08;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丙烯酸酯 胶溶 残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背胶材料中 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敏胶属于压敏胶黏剂范畴,按照剂型上分类主要有溶剂型、乳液型(水分散型)和热熔 型等。其中丙烯酸酯类溶剂型压敏胶相比于其它两种类型的胶黏剂,由于其耐水性,耐温性 好,且具有优良的压敏性和粘接性,且耐老化性、耐光性、耐油性,可剥离性能优良,目前 常作为KT板材的背胶胶料,用于广告示板、办公室各层板、展会布置、家庭吊顶板等,市 场前景十分广阔。
但由于溶剂型压敏胶在合成阶段需使用溶剂进行反应,且制成成品胶后胶体中依然存留 大量的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残留溶剂易挥发,形成气泡,泡内有一定的气体聚集后向 粘贴面积聚而使贴画局部凸起泡状,从而损伤或破坏了喷画,严重影响了此种装饰材料的美 观和使用寿命。且有机溶剂有毒、易燃、有污染不利于环保需求。目前行业内去除残留溶剂 的方法是在压敏胶的涂布工艺上进行,即将压敏胶涂布基材后,通干燥加热设备进行干燥处 理。此种方法干燥过后压敏胶中仍存在较多的溶剂,虽然可通过延长干燥时间的方法随可继 续减少溶剂,但耗能较大,耗时较长不利于环保需求。
专利CN101358116提高到了一种固含量为60%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此胶采用涂布 干燥的方法干燥,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但其中仍含有大量的乙酸乙酯溶剂,应用过程中长 时间挥发会对使用和环境造成影响。专利CN101089101A提到了一种低温条件下干燥溶剂型 压敏胶黏剂,其干燥后胶黏剂中的溶剂含量较低,但干燥过程耗时较长,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减少以乙酸乙酯或乙酸甲酯为溶剂的丙烯酸酯压 敏胶溶剂残留的新方法。在合成配方中添加溶剂捕捉剂(即可以与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 物质)和催化剂,在涂布干燥工艺之后采用特定的工艺激活捕捉剂使其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 压敏胶中剩余溶剂反应,大幅降低胶中溶剂含量,且生成物对胶的本身性能及应用无影响, 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涂布干燥工艺阶段溶剂干燥不完全的缺点,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本发 明是一种高效环保减少溶剂残留方法,制备出低溶剂含量的压敏胶成为目前行业内的主要研 究方向。
本发明的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是在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原料中添加 溶剂捕捉剂和催化剂,所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溶剂型压敏胶,所述溶剂型压敏胶的溶剂为 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并且在丙烯酸酯压敏胶涂布干燥后采用溶剂捕捉工艺使丙烯酸酯压敏背胶产品中的溶剂 减少;
所述的溶剂捕捉工艺为将涂布干燥后的丙烯酸酯压敏背胶产品加热到130-160℃并保温 60-90秒;
所述的溶剂捕捉剂为带有环氧基团的分子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催化剂为钛酸酯和铝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所述的带有环氧基团的分子化合物为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二酚基丙烷环氧树脂、四酚基环氧树脂、α-萘酚线型 酚醛环氧树脂、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环氧树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工艺 为按原料配方将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捕捉剂和催化剂溶解在溶剂中, 并滴加引发剂,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加入反应釜中,开始加热,反应温度在60~80℃之 间,反应5-8小时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交联剂,随后即可出料;
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数计为软单体40-60份、硬单体1-40份、功能 单体1-5份、溶剂10-30份、引发剂0.2-0.5份、交联剂0.1-0.5份、溶剂捕捉剂2-5份、催化 剂0.01-0.03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减少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残留的方法,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原料配方 中还加入甘油1-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云林数码影像耗材有限公司,未经滁州云林数码影像耗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7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药液颗粒分散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输入验证的查询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