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道窑双助燃引焰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75748.3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9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晶华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B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窑双 助燃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辊道窑的燃气燃烧装置,尤其是通过对燃气的双重氧化助燃,以及实施将火焰向窑堂纵深延伸的技术手段后,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背景技术
陶瓷辊道窑随着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成本的需求,都在向超宽、超长方向发展。但是净宽3米以上的超宽窑没有匹配的燃烧器,配置的燃烧器和2米左右净宽的燃烧器一样。设计人员往往采取加大空气推力来弥补燃烧器火焰射程不足的缺陷,随之出现的问题是空气与燃气的比例严重失调,大量燃气未及燃烧即被推进窑堂随烟气排放。另案的“辊道窑增压预混燃烧器”虽已属第三代产品,采用了燃烧板涂覆特殊涂层实施氧化助燃,燃烧性能大幅提高。但因受环境制约,经过燃烧板的燃气得不到完全氧化助燃反应,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宽体窑没有匹配的燃烧器,克服预混氧化助燃技术燃气仍得不到完全氧化助燃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辊道窑双重助燃、按窑堂宽度设定火焰射程的技术,燃气得到完全氧化助燃,空气推力不受火焰射程制约,空气燃气可实现最佳配比,节能效果最大化。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燃烧器由壳体、预混器、引焰器构成。壳体由固定基座、燃烧室、引焰器连接座、壳体壁、助燃风连接管、连接基座构成。固定基座中间有预混器与燃烧室的联通通道,通道兼备燃烧室壁的连接孔,固定基座将燃烧器固定在窑墙侧壁。燃烧室由圆管燃烧室壁构成燃烧室空间,燃烧室壁在固定基座左侧,与联通通道连接。引焰器连接座与燃烧室同方位,内径大于燃烧室壁,外径与引焰器固定端内径一致。壳体壁在固定基座右侧延伸,助燃风连接管在壳体壁靠近连接基座处的一侧。连接基座在壳体壁右端,右侧面为平面。壳体除燃烧室壁外为一体结构。
预混器由连接板,预混室,燃烧板,燃烧板固定螺帽构成。预混器安装在壳体内,连接板与壳体连接基座右侧平面连接后,预混器悬空定位在壳体壁内的中央,燃烧板固定螺帽与燃烧室内壁有间隙,预混室外周壁与壳体壁之间有夹层空间。
引焰器为圆管喇叭状结构,由耐高温非金属材料经模塑成型烧制而成,分为固定端、二次助燃端和火焰出口。右端大口为固定端,与壳体的引焰器连接座套接,左端向窑堂纵深延伸到火焰出口。火焰出口处的边沿内壁有挡圈,用于防止燃烧板脱落到窑堂。二次助燃端在火焰出口右侧,为喇叭状的小口端,内径与燃烧板外径一致。
辊道窑燃烧器八套错位对向安装为一个温度控制单位组,配套每一组燃烧器的各个引焰器的长度各不相同,同向的长度从最短梯级增长到最长,对向长短互换,四个火焰出口在一条斜线;最长的长度与窑堂宽度成正比,最短的长度以二次助燃端处在窑墙,火焰出口离开窑墙为长度原则。
燃烧板为蜂窝状筛孔结构,由耐高温非金属材料经模塑成型烧制而成,表面涂覆有特殊涂层,分别安装在预混器和引焰器。预混器的燃烧板安装在预混室与燃烧室之间,是预混室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进入燃烧室的唯一通道。引焰器的燃烧板安装在紧邻火焰出口的二次助燃端,是火焰进入窑堂的唯一通道。
由预混器实现空气燃气预混合的混合气体,经安装在预混器的燃烧板进入燃烧室的过程,因蜂窝状筛孔的作用,实现再混合的同时,混合气体与燃烧板特殊涂层接触,进行完全氧化反应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引焰器是燃烧室的延伸,火焰离开燃烧室进入引焰器后被管壁约束、引导向窑堂纵深移动,直到火焰出口才被释放进入窑堂,不需增加空气推力,便可根据窑堂宽度对火焰射程的要求,用设定引焰器长度的手段设定火焰射程;个别未及完全氧化燃烧的燃气,通过安装在引焰器二次助燃端的燃烧板时,再次接触特殊涂层被二次氧化助燃。燃烧是在燃气空气最佳配比、混合程度最大化、进行二次氧化助燃的基础上进行,燃烧率达到最大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靠空气推力延长火焰射程浪费资源的技术缺陷,双燃烧板对未及燃烧的燃气实施二次氧化助燃,空气燃气比不受火焰射程制约可调节到最佳,热效率达到最大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普通预混燃烧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排列示意图。
图中:A、引焰器,B、壳体,C、预混器,D、窑墙,1、固定基座,2、燃烧室壁,3、引焰器固定座,4、燃烧室,5、壳体壁,6、连接基座,7、助燃风连接管,8、固定端,9、二次助燃端,10、燃烧板,11、挡圈,12、预混室,13、燃烧板固定螺帽,14、连接板,15、火焰出口。
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晶华,未经王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培苗移栽覆盖无纺布的技术方法
- 下一篇:仿天然石材瓷砖的布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