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5138.3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2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安德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吹风管的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吹风装置是一种户外清洁工具,主要通过吹风将地面的草屑、枝叶、树杈等垃圾吹成一堆,以便于进行后续的粉碎、装袋或其它处理。现有的吹风装置大都包括主机壳体、电机、风扇、开关和吹风管,其中,吹风管大都是圆管或椭圆管,圆管或椭圆管较易开模成型,但由于这些吹风管的内壁面始终平行于其纵轴线,使得气流容易集中在内壁的中心,导致经吹风管吹出的风速度不均匀,容易形成井喷现象,影响吹送枝叶的效果。另外,气流流经圆管或椭圆管时容易引起共振,造成用户手麻的情况,影响操作舒适感,降低了吹风装置的使用率。
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吹风装置,在不额外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其能够改善吹风效果,减少振动,提高吹风装置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使其能够明显提高出风稳定性,改善吹风装置吹送枝叶的效果,同时减少振动,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从而提高吹风装置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吹风装置,包括主机壳体,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风扇,控制所述马达启闭的开关,以及与所述主机壳体相连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包括靠近所述风扇的进风端和远离所述风扇的出风端;吹风管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两个由进风端向出风端延伸且相互缠绕的螺旋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内壁上具有螺旋曲面的吹风管突破了传统的吹风管的内壁面始终平行其纵轴线的方式,使得气流在吹风管随着螺旋曲面的延伸呈有规律的螺旋型流动,从而使得从出风端吹出的气流稳定、均匀,避免了井喷的现象,改善了吹送枝叶的效果。另外,螺旋形结构提高了吹风管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气流的激励频率,从而消除了产生共振的可能性,改善了用户的握持舒适度,提高了吹风装置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内壁上具有三个螺旋曲面。
优选地,在所述内壁上,各个螺旋曲面间均等分布。
优选地,所述内壁的中径螺旋升角为15°≤α<90°。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吹风管内做连续平稳旋转的向前运动,减少了气流流动的阻力。
优选地,吹风管内壁的中径螺旋升角为45°≤α<80°。
优选地,相邻的各个螺旋曲面由光滑的面连接而成。吹风管的内壁被均分成多个外凸的螺旋曲面,各个螺旋曲面间以光滑的凹面相互连接,避免出现尖角,使得吹风管的内部线条柔和均匀,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
优选地,吹风管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厚度均匀,外壁与内壁形状一致。吹风管的外壁与内壁形状一致,使得从外部看所述吹风管也是螺旋形的,外形美观、制造简单。
优选地,所述吹风管进风端的端口面积大于出风端的端口面积。气流在经出风端流出时截面积突然变小,可使出风端吹出的气流速度加快,提高吹风效率。
优选地,吹风管由进风端到出风端截面积均匀、逐渐地缩小。
优选地,所述吹风管纵向延伸,其具有一条纵轴线,进风端和出风端的中心点都位于所述纵轴线上。这样的吹风管整体看来是平直的,适用于大多数场合。
优选地,所述吹风管包括沿一纵轴线延伸的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纵轴线呈角度设置的弯折部。经弯管吹出的气流更易集中作用面于枝叶垃圾,便于向前推送枝叶而避免激起灰尘。
优选地,所述吹风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机壳体上。吹风管与主机壳体间设有配接装置,吹风管可以从所述主机壳体上拆卸下来,使得所述吹风装置可连接集尘袋而转变为吸尘装置。
优选地,所述吹风管的出风端可拆卸地连接有吹嘴附件,所述吹嘴附件的外形与所述吹风管相适应,且其自由端的截面积小于吹风管出风端的截面积。吹嘴附件安装到吹风管上,可使吹风管具有另一个出风速度,从而使吹风装置的应用场合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装置在吹风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装置的吹风管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管沿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管沿侧视方向的第一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管沿侧视方向的第二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吹风管沿侧视方向的第三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