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4672.2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大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大百科实验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3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复合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水平随之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尤其对于家具和一些公共设施的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较好的装饰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性能。因而像防腐蚀性能优良的有色金属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色金属的资源相对紧缺,采用全部实材生产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成本高,并且单一的金属材料一般也很难满足强度的要求。因而开发出一种具有双面金属复合板材,表面使用贵重的有色金属,基材采用普通的金属,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体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装饰装修的要求。
现有的双金属复合板材主要采用胶水复合,复合强度低,易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复合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00)、选材:按照要求选取中间基材和表面加强板材;所述基材为铝、铜、铁及其它们的合金之一所形成的板材,所述表面加强板材为有色金属所形成的板材;
(200)、挤压:将选取的所述表面加强板材放置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压挤压,形成初步复合的板材;
(300)、加热:将所述初步复合的板材进行加热并保温,形成加热复合的板材;
(400)、冷却:将所述加热复合的板材进行冷却,形成复合板成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00)中所述挤压压力为800-1000Mpa。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0)中加热温度为500-900℃,保温时间为2-3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工艺简单,复合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00)、选材:按照要求选取中间基材和表面加强板材;所述基材为铝、铜、铁及其它们的合金之一所形成的板材,所述表面加强板材为有色金属所形成的板材;
(200)、挤压:将选取的所述表面加强板材放置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压挤压,形成初步复合的板材;
(300)、加热:将所述初步复合的板材进行加热并保温,形成加热复合的板材;
(400)、冷却:将所述加热复合的板材进行冷却,形成复合板成品。
实施例一:
选材:基材为铝合金板材,表面加强板材为有色金属板材;
制造过程:将选取的所述表面加强板材放置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压挤压,压力为800Mpa,形成初步复合的板材;将所述初步复合的板材放入加热路进行加热温度为600℃并保温2小时,形成加热复合的板材;最后将所述加热复合的板材进行水冷,形成复合板成品。
实施例二:
选材:基材为铁合金板材,表面加强板材为有色金属板材;
制造过程:将选取的所述表面加强板材放置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压挤压,压力为1000Mpa,形成初步复合的板材;将所述初步复合的板材放入加热路进行加热温度为700℃并保温2.5小时,形成加热复合的板材;最后将所述加热复合的板材进行空冷,形成复合板成品。
选材:基材为铜合金板材,表面加强板材为有色金属板材;
制造过程:将选取的所述表面加强板材放置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压挤压,压力为800Mpa,形成初步复合的板材;将所述初步复合的板材放入加热路进行加热温度为800℃并保温3小时,形成加热复合的板材;最后将所述加热复合的板材进行水冷,形成复合板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大百科实验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大百科实验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4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安全中空玻璃
- 下一篇:电子门全自动临时停门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