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4487.3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贤锡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康 舒适 节能 空调器 空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具体涉及一种可对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进行独立调节的空调器,属于制冷技术领域。还涉及了对空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炎热气候时采用空调器,会令人产生凉快清爽的舒适感觉,这种感觉是源于空调器把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降低所致。传统空调器主要着重于对空气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利用蒸发器较低的表面温度对流经的空气顺道除湿,实际上除湿只是空调器的一个副功能。传统空调器在对空气冷却顺带除湿时,除湿冷凝温度只能跟随出风温度,出风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除湿效果,在炎热天气时会受到制冷功率限制使出风温度偏高,造成除湿不足。而在低温天气尤其是湿冷季节,利用空调器除湿会导致本来寒冷的室内温度更低,比如在寒冷季节时为降低车内空气湿度,防止挡风玻璃结露影响视线,需要把空气降温除湿,但这样会导致车内温度更低,只能开大暖风御寒,所以出现在同一空间同时制冷和吹热风的矛盾,大大增加了能耗,这种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
降低湿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健康、舒适和节能方面有重要意义。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和热传导途径,当空气含水量降低后,空气的蒸气压跟随降低,会促进人体排汗散热,在气温30℃,相对湿度40%时,人会感觉相当舒服,而气温在28℃,相对湿度80%时,会让人感到很不自在,对于舒适度来讲,湿度的影响不亚于温度,对于空调器把除湿功能定位为“副功能”实在是不应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在相对湿度40-60%之间的空气环境中感觉最为舒适,而现有的空调技术对空气湿度关注度不够,只着重降温来实现人们的舒适感,而实际上湿度稍低、温度适中的空气环境更有利于体表排汗散热,舒适感会更好,更有益健康,尤其于对身体虚弱的人,可减少“空调病”的发生。本发明解决了空调器除湿时冷凝温度与出风温度相互牵制的问题,可分别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独立调节,实现最理想的健康舒适环境,而且更加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该种空调器出风的温度与湿度可独立控制,包括可通过单冷式空调器做到几乎不降低室温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空气湿度,运用以“除湿为主,降温为辅”的空气调节方式,处理出湿度稍低、温度适中,有益健康和舒适的空气,而且更加环保节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空气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包括组合蒸发器、除雾腔、水雾阻隔网、排水口、能提供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组合蒸发器其内部设有多个彼此相邻间隔排列的进气通道与回气通道,所述的进气通道的上方和回气通道的上方对应地设有进气入口和回气出口,进气通道的下方和回气通道的下方对应地设有进气出口和回气入口;除湿导热管贯穿进气通道的下方与回气通道的下方,出风口导热管贯穿进气通道的上方与回气通道的上方;除湿导热管、出风口导热管各分别接入到热交换循环装置其热交换循环回路中;所述的组合蒸发器其下方设有连通进气出口和回气入口的除雾腔,除雾腔其内部设有防止进气出口与回气入口直接连通的水雾阻隔网,排水口连通除雾腔。
本发明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所述的进气入口和回气出口分别相应地设置在进气通道、回气通道的顶端,或者分别相应地设置在进气通道、回气通道的靠近顶部处的侧端;所述的进气出口和回气入口分别相应地设置在进气通道、回气通道的底端,或者分别相应地设置在进气通道、回气通道靠近底部的侧端。
所述各进气通道其进气入口的中心点和进气出口的中心点连线为第一连线,该进气通道的相邻回气通道的回气入口的中心点和回气出口的中心点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在过第二连线的竖直面上产生正投影,该正投影与第二连线相交。
所述的进气入口外部设有进风罩,进风罩其内腔与所有的进气入口相通;所述的回气出口外部设有出风罩,出风罩其内腔与所有的回气出口相通。
所述的水雾阻隔网至少为一张或多张,水雾阻隔网设于除雾腔其腔内的进气出口与回气入口之间。
所述进气通道和回气通道由位于组合蒸发器其主体内的散热片分隔而构成,散热片的间距为1毫米至9毫米之间。
所述出风口导热管其设置靠近回气出口。
所述的排水口设置在除雾腔的最低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贤锡,未经李贤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44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