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声稳定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3791.6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明彩纸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D1/00 | 分类号: | B42D1/00;G09B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636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声 稳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儿童读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稳定书。
背景技术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进步,儿童教具也在不断翻新变化;尤其是儿童读物,为了增加儿童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的智力,人们在儿童读物上做了很大的研究和改进,为了增强儿童的触觉,已经打破了传统单调乏味的平面图文,制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立体书,后来为了吸引儿童的听觉,在立体书的基础上又研制了大量的发声读物。
目前发声读物主要有两类:一种通过集成芯片、电源或接收器等电子元件来达到发声效果;一种是将如小喇叭等发声装置设置在书体内,当使用时,通过挤压达到发声效果;但不管是那类书,大都发音内容单一。也有稍微丰富点的,主要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页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播放按钮,儿童看读时,可以根据需要来播放与该页面上图文相对应的语音内容,但是这样的结构复杂,不适合婴幼儿。而且工艺过程复杂,不利与批量生产。还有一种是利用电路的不同,用弹簧进行触点的选择,从而达到不同发音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弹簧的伸缩性,导致发出的声音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翻开不同书页发出不同声音的,且发声稳定的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声稳定书,包括含有多个书页的书本体、封皮和发声装置,所述书本体由含文字或图文的书页组成,所述封皮包括封面、封底和封脊;所述发声 装置通过电路膜与书本体连接,所述电路膜的输出端与发声装置连接,所述电路膜的导通端设置在书脊上,书脊上设有多个硬质触点开关,所述硬质触点开关对应于电路膜的导通端夹设在书页之间。
较佳地,所述书本体由至少两块纸板对折而得,封面与第一块纸板的对折后的左半页粘贴,书皮的封底与最后一块书页纸板对折后的右半页粘贴,每个书页为两块纸板对折后的两个半页镜像粘贴而得,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封皮面向书本体侧,所述封皮的长度等于书本体的长度加上发声装置的宽度,所述电路膜夹设在封皮与第一块纸板的对折后的左半页之间,所述相邻两个硬质触点开关对应于电路膜的导通端间隔两个对折书页纸板设置。
较佳地,所述书本体由至少两片独立书页粘贴而得,封面与第一书页的一侧粘贴,封底与最后一书页的一侧粘贴,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封皮面向书本体侧,所述封皮的长度等于书本体的长度加上发声装置的宽度,所述电路膜夹设在封皮与第一书页之间,所述相邻两个硬质触点开关对应于电路膜的导通端间隔四个书页设置。
较佳地,所述封面与第一书页之间还设有一间隔板。
较佳地,所述封脊面向书本体侧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深度等于硬质触点开关凸出书脊的高度。
较佳地,所述封脊与封底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包括含有多个书页的书本体、封皮和发声装置,发声装置通过电路膜与书本体连接,电路膜的输出端与发声装置连接,电路膜的导通端设置在书脊上,书脊上设有多个硬质触点开关,所述硬质触点开关对应于电路膜的导通端夹设在书页之间。当翻开不同的书页,粘贴在书脊处的电路膜的导通端与相应的硬质触点开关,使电路导通,导通信号传输到发声装置后,发出相对应于书体内容的声音。本发明不仅能增加了儿童读物的趣味性,而且结构简单、发声连续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膜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见图1、2和3,一种发声稳定书,包括含有多个书页的书本体1、封皮2和发声装置3,书本体1由含文字或图文的书页10组成,封皮2包括封面21、封底23和封脊22,封底23和封脊22为一体结构;
发声装置3设置在封面21面向书本体侧,封面21的长度等于书本体的长度加上发声装置3的宽度,封底23的大小与封面21相等。
书本体由至少两块纸板对折而得,封面21与第一块纸板的对折后的左半页粘贴,书皮的封底与最后一块书页纸板对折后的右半页粘贴,每个书页为两块纸板对折后的两个半页镜像粘贴而得,书页纸板对折处为书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明彩纸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明彩纸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