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面自主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730.X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生;张拥军;刘兴国;程果峰;陈超;徐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面 自主 行走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在水面自主行走的机构。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水体中投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除20%~30%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全部进入水体环境中,其中约60~70%沉积到底泥中。一方面,水体底泥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导致底泥沉积,还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还原态物质,引起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到水环境安全。另一方面,水体底泥也是营养库,水体初级生产力需要的大量营养盐来自底泥,合理的释放和利用底泥中的富营养物质是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水体底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清淤、微生物改良、化学药物调剂等。机械清淤主要是利用水力挖塘机组等清除水体底部的淤泥,该方法无法做到对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微生物方法虽然提高了底泥中富营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由于无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其效果无法稳定;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化学品残留,存在的问题很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对水体底泥的调质和改良,人们常用一种太阳能底质调控机来对水体底泥进行改良清理,太阳能底质改良机是利用太阳能的絮状污泥提升释放到水体上层,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碱度等提高絮状物污泥中的细菌活力,达到减少底泥沉积和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并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盐,提高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转化率的作用。现有的太阳能底质改良机只能在水面上做简单的来回往返式直线运动,无法满足复杂多变水面情况的清理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太阳能底质调控机的行走机构只能在水面上做简单的来回往返式直线运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在水面自主行走的机构,它能在水面实现太阳能水质改良机直线和圆周运动,满足水域各处底泥的清理改良工作。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水面自主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筒,支架筒内装有电机,电机受控制器控制,电机输出轴上依次装有运动分解装置、支撑板和牵引带轮,牵引带轮的牵引槽内装有牵引绳,牵引绳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穿过导向块和活动限位块上段,导向块和活动限位块下段穿有圆杆,导向块和活动限位块之间的圆杆上装有压缩弹簧,牵引绳两端的导向块分别固定装在支架杆两端,圆杆穿过支架杆内腔孔;
所述运动分解装置包括扭簧,扭簧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扭簧上方的电机输出轴上装有随动轮,圆杆上位于随动轮对应位置固定装有摩擦片,圆杆可随活动限位块’一起被牵引绳带动做直线运动,摩擦片对应的支架杆位置是避位口,摩擦片与随动轮间有间隙;
所述支架杆固定在支撑板上,接近开关装在支架筒上,接近开关对应的随动轮上开有孔,接近开关穿过孔。
所述活动限位块外侧牵引绳上装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装有顶帽。
进一步,所述孔与接近开关感应部间隙为0~5mm。
进一步,所述摩擦片与随动轮之间间隙为5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利用带轮传动将电机提供的转动转化为可控的直线运动,不需要人力控制就可实现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在水面的运动,整个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操作,实现了复合运动下的位置控制,有利于太阳能水质改良机的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B向剖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限位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2、3和4所示,一种水面自主行走机构,它包括支架筒1,支架筒1内装有电机2,电机2受控制器3控制,电机2输出轴上依次装有运动分解装置4、支撑板5和牵引带轮6,牵引带轮6的牵引槽内装有牵引绳7,牵引绳7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穿过导向块8、8’和活动限位块9、9’上段,导向块8、8’和活动限位块9、9’下段穿有圆杆10,导向块8、8’和活动限位块9、9’之间的圆杆10上装有压缩弹簧11,牵引绳7两端的导向块8、8’分别固定装在支架杆12两端,圆杆10穿过支架杆12内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
- 下一篇:一种轴瓦的自动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