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C轧辊套筒内辊型曲线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215.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白振华;李经洲;马续创;王瑞;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c 轧辊 套筒 内辊型 曲线 设计 方法 | ||
1.一种VC轧辊套筒内辊型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可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
(a)收集VC轧机的设备特征参数,主要包括: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w,Db、工作辊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ΔDbi、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1,L2、工作辊内外弯辊缸距l21,l22、压下螺丝中心矩l1、VC辊套筒最大内直径Dt、VC辊套筒外半径r1、VC辊油腔宽度Lt、VC辊油腔半宽l、VC辊芯轴直径Dxz、VC辊套筒的弹性模量Et、VC辊芯轴的弹性模量Exz、VC辊套筒的泊松比μt、VC辊芯轴的泊松比μxz;
(b)收集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主要包括:m组典型规格产品带材屈服极限σsk、来料带材的厚度Hk及其横向分布值Hik、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k、带材的宽度Bk、平均后张力T0k、平均前张力T1k、轧制力Pk、轧制速度vk、内弯辊力S1k、外弯辊力S2k、油压pk,延伸率标准值ε0k,带材的弹性模量Ek,带材的泊松比μk,各规格带材在总产量中的比重αk,用户允许产品最大板形所对应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差ηmax,相关参数中下标i代表带材在横向的条元号,i=1,2,…,n,n为带材总的条元数,下标k代表典型规格产品的编号,k=1,2,…,m,m为典型规格产品的总数;
(c)给定内辊型综合优化目标函数的初始设定值G0=1.0×1010;
(d)以a、b为内辊型曲线参数和优化变量,设定内辊型曲线方程为y为VC辊沿辊身方向长度;a,b为VC辊内辊型曲线的特征系数,Dtn(y)为VC辊内辊型分布曲线;
(e)优化计算出内辊型优化曲线参数;
(f)将最优内辊型曲线参数代入内辊型曲线方程得到最优内辊型曲线方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C轧辊套筒内辊型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优化计算出内辊型优化曲线参数,包括以下可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
e1)给定初始曲线参数X0={a0,b0};
e2)设定第k个典型规格产品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初始值q'i0k;
e3)定义n1k、n2k为套筒与芯轴局部接触时接触部位起始点与终止点的分段数,且赋初始值
e4)根据带材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值q'i0k、辊间压力横向分布值qik给出内外弯辊力分别为S1k与S2k时工作辊的挠度表达式
e5)将辊间压力横向分布值qik带入VC辊型支撑辊的挠度表达式,表达如下(式中,bij为j段载荷引起i段支撑辊挠度的影响系数,bpi为支撑辊影响系数);
e6)计算VC辊油压为pk时支撑辊的空载凸度,基本模型为:
e7)引入套筒与芯轴局部接触时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方程:
e8)计算带材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值q'i0k、辊间压力横向分布值qik、接触部位作用力分布qzjk、内外弯辊力分别为S1k与S2k、VC辊油压为pk时VC辊的塌陷位移fik,表达式为:
e9)给出VC辊平整机组工作过程中工作辊与支撑辊的变形协调方程:
e10)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n1k=n1k-1,n2k=n2k+1,转入步骤(e7);否则,直接转入步骤(e11);
e11)根据工作辊的挠度fwik计算出平整后带钢的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ik,基本公式为
e12)计算机组的前张力横向分布值σ1ik、后张力横向分布值σ0ik,
e13)利用实用轧制压力模型计算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为hik、前张力横向分布值σ1ik、后张力横向分布值σ0ik时带材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值q'ik;
e14)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15);否则,令q'i0k=q'ik,转入步骤(e3);
e15)计算前张力横向分布差
e16)判断不等式ηk<ηmax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17);否则,调整内辊型曲线参数,转入步骤(e2);
e17)判断不等式k<m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k+1,转入步骤(e2);否则,转入步骤(e18);
e18)计算目标函数
e19)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调整内辊型曲线参数,重复步骤(e2)至(e18)直至Powell条件成立,结束计算,得出最优内辊型曲线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2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滑动变阻器
- 下一篇:受迫振动与共振综合实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