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力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72600.4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力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将其它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动力机器,用以带动其他机械工作。目前,发动机主要以内燃机为主,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均以碳质燃料为主要能源,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在内燃机使用过程中因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导致污染,而且内燃机使用效率较低,严重浪费有限的燃油能源。随着内燃机产量销售的快速增长,汽油、柴油等能源的使用大量上升,随着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张,利用汽油、柴油等作为能源的发动机必将在市场上淘汰。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利用磁力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但这些发动机多数为结构较复杂,成本高,且通常只能用到一个磁极,使得发动机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力发动机,该发动机结构简单、使用寿命较长,无需燃烧任何燃料,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电磁力发动机,主要由磁组合体、同步换向器、曲轴、曲轴连杆、缸体及置于缸体内部的缸套组成,所述磁组合体包括上永磁体、下永磁体、电磁线圈及置于电磁线圈内部的隔磁体,所述隔磁体一端与上永磁体连接,另一端与下永磁体连接,所述下永磁体下端与活塞相连,电磁线圈下端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所述同步换向器安装在曲轴上,通过同步换向器及电磁线圈的作用变换磁体磁极,从而实现上永磁体、下永磁体及隔磁体整体带动活塞上下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将活塞的上下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所述电磁线圈置于上永磁体和下永磁体之间,且上永磁体和下永磁体的N极或S极相对。采用该技术方案,是因为电磁线圈在中间起到变换磁极的作用,使永磁体的N极或S极受到电磁线圈变换磁极的作用下来回运动,当加电后电磁线圈的N极或S极均和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节省加电后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
所述上永磁体下端圆周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内侧设有内圆柱凸台,在环形凸缘和内圆柱凸台之间形成环形凹槽,且环形凸缘的高度大于内圆柱凸台的高度,所述下永磁体上端设有外圆柱凸台。采用该技术方案,是因为在磁组合体工作时,会使得电磁线圈与上、下永磁体距离接近,从而增加磁吸面积而达到最佳磁吸效果。
所述电磁线圈采用若干铜线绕在铁芯上制成,在铁芯上端内侧设有垫圈,下端外侧设有安装座。采用该技术方案,是因为垫圈可以上、下永磁体起定位作用,避免上、下永磁体工作时与铁芯发生碰撞,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提高发动机安全性能。
所述铁芯上端内侧设有垫圈安装槽和安装孔。
所述下永磁体下端设有连接活塞的凹槽,在凹槽内壁设有螺纹。
所述同步换向器的圆盘两边接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当曲轴旋转180度时正负电源交换,达到同步换向器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磁组合体的结构优化设计,增加了永磁体磁吸效率;由于永磁体的N极或S极相对,当加电后电磁线圈的N极或S极均和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不浪费加电后的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与现有内燃机相比,减去了复杂的配气系统和冷却系统,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及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线圈剖面图;
图3为图2俯视图;
图4为图2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上永磁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永磁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永磁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下永磁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缸活塞处于上止点位置示意图;
图10为二缸活塞处于中上止点位置示意图;
图11为三缸活塞处于下止点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四缸活塞处于中下止点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上永磁体,2-下永磁体体,3-隔磁体,4-铜线,5-铁芯,6-垫圈,7-活塞,8-螺杆,9-缸体,10-缸套,11-垫圈安装槽,12-安装孔,13-安装座,14-内圆柱凸台,15-环形凹槽,16-环形凸缘,17-外圆柱凸台,18-凹槽,19-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未经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筷子自动拉漆机
- 下一篇:一种高压静电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