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509.2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8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致铭;林文瑞;李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缩小所占空间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今的电子装置大部分都以轻薄短小为目标做设计。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笔记本电脑一方面要保持相同的尺寸屏幕,另一方面笔记本电脑的机壳尺寸却愈做愈小。如此一来,设置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按键结构所需占用的容置空间也必须跟着变小。
在此请先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安装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于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90包含有按键结构91、壳体92和具有开关模块931的电路板93。而按键结构91具有供使用者按压的多个按压部911及弹性元件912。按压部911通常为塑胶材质,且每个按压部911的一侧连接会弹性元件912。弹性元件912为弹簧脚(Spider Foot)的形状,且每个按压部911的一侧延伸连接一或二只接脚。
同时就如同图1A所示,图1A根据图1,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于A-A侧的剖视图。
弹性元件912上可具有定位孔912a,用以对应于壳体92的定位柱921,于定位孔912a套入定位柱921后以利用热融等方式将按键结构91固定于壳体92,让按键结构91得以固定于特定的位置。且适当弹性元件912的长度能够提供弹性,确保在按压时不会太硬难以按压或太软使得按压部911下陷,低于系统壳体92的外观面。
但就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90需要在Y方向(因X方向受限于有多个按压部911彼此邻接)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弹性元件912,才能于Z方向提供足够的弹力。但如此一来电子装置90的壳体92大小(特别是在Y方向的尺寸)就必须受限于弹性元件912的结构而无法予以缩减。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具有能缩小所占空间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按键结构包括多个按压部、弹性元件及固定元件。多个按压部邻接并排,用以供使用者按压,其中每一按压部的下方各自具有按压柱,用以按压电子装置的开关模块。弹性元件包括主体以及多个弹性柱体。多个弹性柱体设置于主体上,且其中每一按压部之下连接至少一弹性柱体而为弹性柱体所向上支撑,使得任一按压部在垂直方向上被按压时,支撑其的弹性柱体得以提供回复弹力。至少一固定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其中至少一按压部,且第二端朝水平方向延伸以固定于壳体。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与按键结构。壳体具有开孔。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开孔下,电路板上具有多个开关模块。按键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开孔内,其中按键结构包括多个按压部、弹性元件及固定元件。多个按压部邻接并排,用以供使用者按压,其中每一按压部的下方各自具有按压柱,用以按压电子装置的开关模块。弹性元件包括主体以及多个弹性柱体。多个弹性柱体设置于主体上,且其中每一按压部之下连接至少一弹性柱体而为弹性柱体所向上支撑,使得任一按压部在垂直方向被按压时,支撑其的弹性柱体得以提供回复弹力。至少一固定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其中至少一按压部,且第二端朝水平方向延伸以固定于壳体。
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可以借由弹性柱体于垂直方向提供的回复弹力让按压部得以回复到原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安装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A根据图1,为现有技术的按键结构于A-A侧的剖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与壳体组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根据图4,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于A-A侧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现有技术:
电子装置90
按键结构91
按压部911
弹性元件912
定位孔912a
壳体92
定位柱921
电路板93
开关模块931
方向X、Y、Z
本发明:
电子装置1
按键结构10
按压部11
按压柱111
止挡部112
遮光部11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