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度高且体积和热震稳定性好的高炉在线维修压入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1818.8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大勇;彭云涛;代洁;熊继全;任嵬;丛培源;董丽;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石坚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体积 稳定性 高炉 在线 维修 压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定型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严重事故时及时在线维修的强度高且体积和热震稳定性好的高品质压入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炉炼铁的生产过程中耐火炉衬受到炉料磨损、含尘气流冲刷以及高温热应力和其他特殊性质的破坏,炉衬会出现掉砖、破裂、烧塌、渣化等现象,随着工艺的改变炉衬的损毁会更加剧,尤其是在一代炉役的中、后期,高炉炉衬甚至出现贯通性裂纹。同时,为了实现高炉炼铁高效化和低能耗,与高炉匹配的热风炉需要降低焦比,减少生铁的生产成本,提高高炉送风温度,这样热风管道就会存在以下损坏机理:1.煤气流、烟尘及碱性气体对管道衬体造成冲刷侵蚀;2.高风温风压及热风炉轮换送风造成衬体的温度波动对耐火衬体形成热应力;3.主管道较长的悬空部分因持续工作及机械震动形成永久性形变。在管道内极易形成裂缝,炉衬及管衬的裂缝在高压风下就会将炉壳相邻的耐火保温层及填充料几乎掏空,炉内气流从裂缝侵入,在炉壳和炉衬之间流动,这样在很多钢厂大型高炉投产后不久,多则二三年、小则几个月就出现了热风主管内的衬体开裂、剥落、甚至工作衬的坍塌,从而引起了管道管壳发红、烧穿等严重事故,迫使炼铁厂采取常规的淋水、鼓风以及降低送风风温及风压来应急,这样不仅影响了钢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高炉的正常生产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恢复高炉的正常生产,现在大多钢厂利用高炉生产过程的短时休风机会,针对高炉的外部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变化造成的煤气泄露、炉壳过热、发红部位进行系统的压力灌浆处理,通过压入的材料充填被损的部 位及封闭缝隙通道,使耐火内衬重新成为一个密闭的整体,阻塞热气流对炉壳直接传导和向炉外泄漏,保证高炉的正常工作。但目前的压力灌浆料多数采用有机的树脂或焦油结合,该材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在中高温下基本没有强度,这样的材料在接触高风温及风压下很容易被气流冲刷和侵蚀,而且该材料的线收缩率也较大,高炉修复服役后在使用中容易形成二次裂缝,因此该类材料对一些温度较高部为只能形成暂时修复,甚至是无效修复,这样就会造成高炉反复休风、甚至停炉修补,不仅增加了钢厂工人的抢修劳动强度,反复停炉抢修对高炉的使用寿命也极为不利,让钢厂难以稳定正常的生产,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率,同时钢厂在停炉时为了维持炉内温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燃料燃烧,对钢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且体积和热震稳定性好的高炉在线维修压入料,能对施工部位进行很好的填充,灌满后便可对灌浆口进行密封,可快速固化,而且材料具有较好抗冲刷侵蚀能力,对衬体内的裂缝形成较好的填充,有效的控制因煤气泄漏、热风窜漏、炉壳发红及烧穿等严重事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度高且体积和热震稳定性好的高炉在线维修压入料由以下原料组份及重量百分数组成:
以上述原料组份的总重为100,外加上述原料组份总重15~22%的硅溶胶。
所述的莫来石中含有Al2O3≥60.0%,SiO2≥28.0%,Fe2O≤1.35%;所述的莫来石吸水率≤2.0%。
所述的矾土粉中含Al2O3≥88.0%,TiO2≤4.0%,Fe2O3≤1.5%,R2O≤0.4%;所述的矾土粉吸水率≤4.0%,粒径为200目。
所述的α-Al2O3微粉中含Al2O3≥99.0%,SiO2≤0.03%,Fe2O3≤0.02%,R2O≤0.3%;所述的α-Al2O3微粉灼减≤0.7%,d50≤3.5μm。
这里所述的d50表示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所述的氧化镁粉,其粒径为2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由交换装置、网络交换系统和路由交换方法
- 下一篇:自动开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