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向分合精锻模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71587.0 | 申请日: | 2012-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7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夏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迎春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7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合 锻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挤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锻模,特别是一种锻模的角向分合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挤压锻模结构包括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结构的锻模将热态的金属毛坯放入固定在压力机上的下模具模腔内,在上模具模腔的强大冲压力作用下,迫使金属从上、下模腔中作塑性挤压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热挤压模锻件。开式结构的锻模毛坯成形后具有飞边,还须后道工序加以去除,费时、费工、浪费材料,因此人们采用了一种闭式结构的锻模。闭式结构的锻模,芯模为对称的两半,通过芯模自身重力和芯模外侧上大下小的锥台或棱台偶合模套内腔中上大下小的锥台或棱台,实现两半芯模的闭合,然后将金属毛坯放入闭合的芯模中,在上冲头强大冲压力作用下,迫使金属从闭合的模腔中作塑性挤压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热挤压模锻件;需要取出模锻件时,在芯模的底部施加托顶外力,使芯模沿模套内腔中的锥台锥面或棱台斜面同时上行和侧向分开实现开模。闭式结构的锻模由于挤压出的模锻件无飞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成形锻压批量较大的管件三通、四通的制造工艺中,其优势更为明显。上述闭式结构中利用锥台的锥面实现芯模开合的应用比例较小,因为上大下小的芯模上升时与模套的接触面几乎为线接触,故其稳定性较差。而运用较多的则是锥台,芯模的分合面设置在锥台相对的斜面上,在芯模分开的运动过程中,利用锥台中的一斜面承托芯模中的一半芯模、另一相对斜面承托另一半芯模,如设置侧冲头,则侧冲头滑块设置在与其相垂直的另两相对斜面上,并利用两半芯模和两侧冲头滑块后部设有的T形键偶合模套上设有的T形槽,实现芯模和侧冲头滑块的分合导向。这种结构的分合锻模虽然承托芯模重力为一个面,但承托面积较小,芯模与模套之间的磨损较大;且其导向完全依赖T形键槽,在芯模上升、下降的过程中,T形键槽的侧面对运动的干涉较大,常有撬夹、摇摆现象,故导向的稳定性不够,直接影响芯模闭合精度,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锻制工件精度减低。
发明内容
为了增强锻制模具在分合过程中的稳定性,尽量减少运动面间的磨损,本发明提供一种角向分合精锻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角向分合精锻模,包括外模套、芯模套、芯模、侧冲头、侧冲头滑块、上冲头、托板、压板、顶杆,所述外模套的内腔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棱台;所述芯模套、芯模、托板、压板、侧冲头、侧冲头滑块拼合构成芯模系统并置于外模套的内腔中,所述芯模系统拼合后的外部形状与外模套内腔形状一致;芯模套、芯模、托板、压板均为对称的两半结构,两半芯模分别嵌在两半芯模套分合面内,压板紧压芯模上端,侧冲头后端与侧冲头滑块前端相连接,侧冲头与侧冲头滑块穿过芯模套分合面上的侧向孔使侧冲头前端进入芯模的形腔,工件置于形腔之中,上冲头进入形腔挤压工件;芯模套底部置于托板上方,托板设置在顶杆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模套为沿角向分开的对称两半结构;
所述芯模系统中的两半芯模与两侧冲头滑块分合时,沿外模套内腔侧棱方向运动;
所述外模套内腔每一棱的相邻两斜面上设有平行于这个棱的导向槽;
所述芯模套和侧冲头滑块上设有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与导向槽相偶合。
所述导向槽槽口截面方向与所在平面的夹角中的小角小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迎春,未经夏迎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识别和允许逃跑掉头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热卷弹簧机压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