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充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5138.5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2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潘弘崧;游博卿;张龙城;周英吉;卢志韦;乌椿量;沈俊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充 底座 | ||
1.一种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可携式装置,该扩充底座包括:
一座体,具有一电路板,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环状线路;
一枢接组件,沿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座体;
一承载板,连接于该枢接组件且用以承载该可携式装置,其中当该枢接组件沿该第一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相对该座体旋转;以及
一电性连接模块,包括:
一电性连接组件,固定于该枢接组件且接触该环状线路;以及
多个连接端子,固定于该枢接组件且连接该电性连接组件,其中该可携式装置适于连接该些连接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沿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枢接组件,该座体包括一底板及一活动板,该扩充底座更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支撑于该底板与该活动板之间,且将该活动板往该承载板推抵,以将该承载板固定于一第一位置,当该承载板沿该第二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抵抗该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推动该活动板并从该第一位置到达一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载板及该可携式装置展开于该座体,当该承载板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承载板及该可携式装置闭阖于该座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推动该活动板时,该活动板通过该座体的弹性变形相对该底板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具有一开口,该枢接组件枢接于该底板且从该开口突伸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且套设于该枢接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输入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当该枢接组件沿该第一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相对该座体旋转而带动该可携式装置朝向或背向该输入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电性连接组件为探针式连接器且具有多个探针式接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具有一底盖,该底盖具有多个破孔,该些探针式接脚穿过该些破孔以接触该环状线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包括:
一枢接组件,枢接该承载板;以及
一组装组件,该枢接组件与该组装组件分别位于该电路板相对的两侧,该电路板具有一开孔,该组装组件透过该开孔与该枢接组件相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罩覆该枢接组件、该电性连接组件及该些连接端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包括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固定于该座体且将该套筒限位于该座体。
14.一种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可携式装置,该扩充底座包括:
一座体,包括一底板及一活动板;
一枢接组件,沿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座体;以及
一承载板,沿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枢接组件且用以承载该可携式装置,其中,当该承载板于一第一位置时,该枢接组件沿该第一轴线转动,使该承载板相对该座体旋转,当该承载板沿该第二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推动该活动板并从该第一位置到达一第二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扩充底座更包括:
一弹性件,支撑于该底板与该活动板之间,且将该活动板往该承载板推抵,以将该承载板固定于该第一位置,当该承载板沿该第二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抵抗该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推动该活动板并从该第一位置到达该第二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且套设于该枢接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开槽,该活动板枢设于该开槽的一边,当该承载板沿该第二轴线转动时,该承载板推动该活动板并从该第一位置到达该第二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扩充底座,其特征在于,当该承载板推动该活动板时,该活动板枢转以使该承载板部分地位于该开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51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废气排放监控装置
- 下一篇:人行横道红灯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