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3717.6 | 申请日: | 201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2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璇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璇雯;张玉林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H02S2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建筑 屋顶 | ||
1.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包括:
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
粘合层粘盖在所述的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的顶面,同时粘盖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底面;
柔性衬底,柔性衬底的底面与所述粘合层粘合;
背电极,覆盖在所述柔性衬底的顶面;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覆盖在所述背电极的顶面;
透明导电氧化物( TCO) 薄膜,覆盖在所述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的正面;
栅线,印刷在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 TCO) 薄膜表面;
面电极,与所述栅线电气连接;
抗反射层,覆盖在所述栅线与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 TCO) 薄膜表面;
多功能接线盒,装设在所述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的顶面上边沿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曲面瓦托为单个凸曲面或单个凹曲面瓦托,或由一个凹凸连续曲面或多个凹凸连续曲面形成的一边为凹面、另一边为凸面的瓦托;所述平面瓦托为无曲面的平面瓦;所述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的上边沿或左边沿或右边沿为与相邻的所述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进行搭接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粘合层为采用EVA热熔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PVB(聚乙烯醇缩丁醛)在所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顶面形成的薄膜,同时紧密粘合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底面;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在所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顶面形成氮化硅的薄膜,再采用EVA热熔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覆盖在氮化硅薄膜表面,同时紧密粘合在所述柔性衬底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衬底为微米级厚不锈钢、聚酯膜等柔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背电极焊接有条状端部,条状端部向所述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顶面的上边沿搭接部位延伸,与所述多功能接线盒的负极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为三结pin结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所述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与相邻的所述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之间的搭接部位未粘合所述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背电极、柔性衬底等,只是瓦托本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 TCO) 薄膜为导电减反ITO涂层,是掺锡In2O3 ( 简称ITO) 薄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栅线为金属丝网栅线,包括众多细栅线和两根(或两根以上,根数按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子电池层的面积确定)主栅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面电极,为条状,一端与所述栅线的所有主栅线电气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曲面瓦托或平面瓦托顶面的上边沿搭接部位延伸,与所述多功能接线盒的正极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抗反射层为具有高抗污、易清洗、耐气候性好的具有自洁性表面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光伏建筑屋顶瓦,其特征是:所述多功能接线盒为将所述曲面瓦托或平面上边沿搭接部位紧紧包覆住的一体式塑料薄层形成,所述多功能接线盒包括接线盒(盒内有装反向二极管)、电路导线走线槽、包覆瓦托搭接部位的一体式塑料薄层基体,其中,接线盒的正、负接线端子分别与面电极、背电极条状端部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璇雯;张玉林,未经赵璇雯;张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37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