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订包本机的书芯拉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1283.6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姚圣林;梁现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C11/04 | 分类号: | B42C11/04;B42C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贺国庆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订包 书芯拉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订包本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订包本机的书芯拉槽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厂的印后装订工序中,为提高胶订成品成型牢固度,书芯在经过铣背后需要进行拉槽加工。拉槽是在铣削平整的书芯背部起出一定数量、间距和深度的横断凹槽。现有的胶订包本机的拉槽装置的一般结构形式是在圆形刀座外周上均布安装三至四把拉槽刀片,刀座通过联轴器或其它动力传动装置与交流电机驱动轴联接,电机驱动刀座高速旋转。书芯由夹书器夹紧由前、后盖板导向送入拉槽站,拉槽刀片随刀座高速旋转不断进入剪切块导向槽内形成剪切动作将书芯背部横向切割出一道道凹槽。拉槽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序的质量。拉槽能增加胶黏的接触面积,且上胶后热熔胶冷却凝固在书背槽内形成横向加强筋,提高书页的黏合牢度。
而现有的胶订包本机的拉槽装置中,其对拉槽刀片的角度要求非常高,其只能安装三至四把拉槽刀片,拉槽刀片数量不多,不适宜用在高速胶订包本机上,刀片容易磨损,导致拉槽疏密不均,槽深浅不一以及拉槽不净等拉槽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胶订包本机的书芯拉槽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胶订包本机的书芯拉槽装置,主要包括:
机架体,设置在机架体上的电机,以及设置在机架体上端面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动器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刀座,所述刀座的外侧壁对称的安装有两套以上的拉槽刀组件;所述拉槽刀组件包括:拉槽刀安装块、拉槽刀片、垫圈、刀片固定件、安装块固定件和定位销;所述拉槽刀片竖直套设在拉槽刀安装块上,并通过垫圈与刀片固定件相接,所述安装块固定件穿过拉槽刀安装块内部接入刀座,所述定位销设置于刀座上,且与拉槽刀片的刃口相接;所述拉槽刀片的顶端与第一、第二盖板的底端水平面相切。
进一步,所述拉槽刀片采用圆形片状锯齿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拉槽刀片的齿形为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机架体上端设有导轨和盖板锁紧件,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导轨上,且第一盖板上设有通槽,所述盖板锁紧件穿过通槽与机架体相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书芯自动夹紧器,所述书芯自动夹紧器包括:两个三角形摆动块、连接杆、活动盖板、调节块与弹性控制件;
所述三角形摆动块的第一角部与第一盖板活动连接,所述三角形摆动块的第二角部与活动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三角形摆动块的第三角部之间通过连接杆互连,所述调节块活动设置于第一盖板上,并与弹性控制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控制件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三角形摆动块连接,所述活动盖板设置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传动轮的上表面设置有竖立设置的毛刷。
进一步,所述毛刷为钢丝毛刷或棕毛毛刷。
进一步,所述传动轮与刀座之间通过螺纹固定件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拉槽刀片的结构安排紧凑,安装成本低,可安装拉槽刀片的数量多,延长了刀片的使用寿命,稳定可靠,装配维修也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一种胶订包本机的书芯拉槽装置,其设置于胶订包本机上,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高稳定性Ni基磷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