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及其横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1011.6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业;侯峰;刘桂华;刘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银河迪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02 | 分类号: | H01H33/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绝缘 负荷 开关 及其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开关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以气体为绝缘介质的开关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压气体绝缘负荷开关一般具有一个焊接的框架,这种焊接的框架由于焊接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变形,框架的这种变形其大小和程度难以控制,对开关元件的安装及尺寸的控制造成影响,难以保证产品的同一性,因此,用这种框架制造的开关,常常需要另外增加绝缘件来与导电零部件相隔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及其横梁,它可以解决现有高压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框架变形大,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绝缘负荷开关,包括有由两块端板和连接这两块端板的多根横梁构成的框架,以及安装在这些横梁上的三相静刀头和三相动刀汇流排,所述横梁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梁体,在该梁体内设有由梁体外侧的梁壁和连接不同梁壁之间的隔筋围成的减重孔,所述梁体的两端嵌装有连接崁件,所述梁体至少在其中一个侧面设有三个突出的,具有安装孔的耳板;所述端板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崁件相连接;所述三相静刀头和三相动刀汇流排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不同所述横梁上的耳板上。
上述述气体绝缘负荷开关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还可以是:所述连接崁件可以是螺母,这时所述连接件则是螺柱;相反,所述连接崁件可以是螺柱螺母,这时所述连接件则是螺母。此外,在每一个所述三相静刀头上还可以均连接有一个消弧线圈,每一个的所述三相动刀汇流排上则均铰接有一根动刀杆。
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横梁采用模具成型制造,以保证各安装尺寸,导电部分均安装在横梁上,并通过螺栓将导电部分和开关支架的前后板组装成整体,因此,可以防止焊接的开关框架变形大,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
2、将负荷开关前后板连接于一体,增加了开关的整体强度。
3、横梁安装处留有放置缓冲胶垫的孔,可以解决动刀头合闸后缓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梁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横梁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移除框架前板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至图5所示的横梁,其梁体由尼龙玻璃纤维的整体浇注形成,在该梁体内设有由梁体外侧的梁壁和连接不同梁壁之间的隔筋围成的减重孔,梁体的两端嵌装有由螺母充当的连接崁件9(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崁件可以是螺柱),梁体上至少在其中一个侧面设有三个突出的,具有安装孔的耳板。
用图1至图5所示横梁制造的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如图6、图7所示,这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有一框架,这个框架由前板3和后板4这两块端板和连接这两块端板的两根如图1至图5所示的横梁1和一根横截面呈“U”字形的金属横梁构成,其中前板和后板与横梁1是通过螺柱2相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横梁1的连接崁件为螺柱时,则通过用螺母与该螺柱连接将横梁1与前板和后板相连接);前板和后板与金属横梁之间也是通过螺柱相连接,这种结构可以精确保证框架尺寸的一致性。在上横梁1上通过螺栓将三相静刀头5安装在上横梁1的耳板上,在下横梁1上通过螺栓将三相动刀汇流排7安装在下横梁1的耳板上。每一个三相静刀头5上均连接有一个消弧线圈6;每一个的三相动刀汇流排7上均铰接有一根动刀杆8。每一根动刀杆8通过一根绝缘拉杆与装在接地刀头上的操纵杆曲柄连接。其它部分与现有气体绝缘负荷开关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银河迪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银河迪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剂组合物和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风力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