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9784.0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管志勇;陈发棣;陈素梅;房伟民;蒋甲福;刘兆磊;滕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特征 鉴定 菊花 品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花品种资源鉴别与品种权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明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观赏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在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自栽培使用以来,备受花卉育种家的注意,国内外已经积累了数量众多的品种。目前,我国选育的菊花品种约有4000多个,全球品种总数在2万之上(陈俊愉,2001),是世界上商品产值最高的花卉(Boaes,1997)。
由于菊花生产上采用扦插繁殖,该繁殖技术环节简单,成苗率一般在90%以上。切花菊、盆栽菊因为其市场规模大,其种苗生产带有优厚的利润,通常优良品种推向市场后,很容易被非法扩繁和销售,而侵害育种者的权益,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菊花产业中亟需要有准确而简便的品种鉴别技术。
以蛋白质、D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如蛋白质与同工酶、RFLP、RAPD、SSR、ISSR等分析技术应用于品种鉴别虽然日益成熟,但在实施时涉及复杂的技术环节,并对样品的质量、检测试剂及测试设备等都有严格要求,且成本高,鉴定的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很难在生产企业和一般的育种者中普及。
以往利用形态确定品种的技术建立在菊花传统四级分类基础上,鉴别依据主要是花序特征,除了花色、瓣型特征,还涉及多达30余种花型,但花型之间的界定需要经验积累,难以准确把握,且菊花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切花菊、盆栽小菊的花型变化不丰富,此种方法应用于切花菊、盆栽小菊品种鉴定的可借鉴之处不多。
目前,我国菊花新品种保护所依据的菊花品种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测试的65个性状中含有40余个数量性状,这类性状采集工作量大,且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且在品种鉴定时必须要有多年多点数据,鉴定周期长,实用性不强。
目前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准确鉴定品种,提高鉴定效率,显著降低鉴定成本的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测定菊花植株不同叶位的叶型指标,确定植株叶型保守的叶位;
b)采集菊花品种不同单株间保守的叶位的叶型指标,并将该叶型指标在不同品种间作差异显著性分析,确定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叶型指标为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
c)将多个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进行品种判定。
上述植株叶型保守的叶位为叶片叶型指标的变化幅度在均值的1%以内时的叶位,优选植株茎段中点上下各2-3个叶位的叶片。植株叶型保守的叶位的选取判定标准是:当该茎段叶位叶片的长宽比、柄叶长比等叶型指标的变化幅度在均值的1%以内时,定为叶型稳定叶位,也就是叶型保守的叶位。
所述的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可以为叶长宽比、柄叶比、顶裂片长宽比、右上裂片长宽比、左上裂片长宽比、右下裂片长宽比、左下裂片长宽比、上裂深度比(即上裂刻深度/叶身长)、下裂深度比(即下裂刻深度/叶身长)、上裂宽度比(即上裂刻宽度/叶身宽)、下裂宽度比(即下裂刻宽度/叶身宽)、尖削度、下裂开张度、上裂开张度、上侧脉交点比、下侧脉交点比。上述多个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为2个以上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及其装置
- 下一篇:家用太阳能和沼气能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