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8021.4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世宏;谢应涛;石强;蔡述澄;何谷峰;方汉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亮度 特性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一种继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之后的一种新型光源。不同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使用有机薄膜材料作为发光材料,通过化学合成不同的有机材料可以使得器件得到不同颜色的出射光。其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面发光器件,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外加部件的情况下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再次,其具有轻薄、可柔性化的特点。该技术可以用于军事、医疗、工程、娱乐和教育等众多领域,成为当前世界上照明显示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过程中,测量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测试项目。通过分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可以对比器件性能的优劣,从而对器件进行优化研究,对于研究和工业生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亮度测试主要有两种测试方式,一种是恒定电流测试方法,即通过对器件施加特定电流信号,测量其两端的电压和出射光的亮度;另一种是恒定电压测试方法,通过对器件施加特定电压信号,测量通过其电流大小以及出射光的亮度。其中,以恒定电压测试方法比较常用。目前,测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要使用专用的测试设备进行测量,或者使用BM7、PR650等色度亮度计搭建测试系统。这样的测试设备具有测试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同时,其价格昂贵,且功能和操作固定,不易按照测试者需求进行更改。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简易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测试系统,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测试特性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便捷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系统,使得能够使用较低成本有效地来测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通过使用通用个人计算机控制电流电压源表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供电,同时电流电压源表测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气响应信号和亮度测试模块的输出信号。计算机采集电流电压源表的测试数据,可以分析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包括固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夹具、亮度测试模块、测试系统底座、电压电流源表、计算机;所述夹具垂直固定在所述测试系统底座上,所述亮度测试模块垂直固定在所述测试系统底座上,所述电压电流源表可以与所述计算机相连,接受所述计算机的控制。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夹具固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通过所述夹具和所述测试系统底座相连接,以便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供电。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亮度测试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将可见光信号转换成与可见光亮度相关联的电信号,为电压或电流输出。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是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或光敏电阻,其光接收面朝向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夹具和所述亮度测试模块之间保持平行并等高。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电流电压源表输出电流测量电压,或输出电压测量电流,同时测量器件的响应信号和所述亮度测试模块的输出信号。
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控制所述电流电压源表输出特定信号,并采集所述电流电压源表测量到的信号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器件特性。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实现,能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测量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是亮度测试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