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后互动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5925.1 | 申请日: | 201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邓成亮;杜赵群;刘洪玲;于昊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8;D01H1/02;D01H1/14;D01H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后 互动 间歇 式超喂 复合 纺纱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领域中的二轴系纤维的同步变位的间歇式超喂包缠复合纺纱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包缠纱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风格,手感和舒适性,因此该类织物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由于包缠纱的花式效果依赖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传统的包缠纱都是欠喂的,即长丝束是紧张力的,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这类包缠复合纱的关键技术在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方法与装置。
国内外有包缠复合纱的相关研究,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将长丝纱通过导纱杆后引入中罗拉或前罗拉后,在进入前罗拉前与短纤维须条并合,经加捻后形成复合纱。如范拥慧的专利适合纺制特高支纱的包缠纺纱技术(专利申请号:200910035434.4)中介绍了从前罗拉钳口后方喂入两根长丝,平行排列在牵伸须条的两侧,与其一起喂入前罗拉钳口,经加捻成包缠纱,此为欠喂的复合纺纱。又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与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44026.7)介绍了有两种原料经牵伸区罗拉牵伸拉细后的短纤维须条以一定间距从前罗拉钳口输出,一根加捻成为芯纱,另一根在转移皮辊表面呈自由纤维状态,经气流附面层的作用,在包缠罗拉的沟槽出与芯纱产生包缠,形成包缠纱,也是欠喂式的复合纺纱。还有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纺纱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20085218.8)在环锭细纱机纱加装一套包缠装置,包括转移皮辊、包缠罗拉和链接杆,来纺制包缠纱。这些装置中有些虽然机构简单、操作容易,但是由于长丝纱喂入时的张力偏高,无法实现超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于环锭纺纱的前后互动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能解决长/短两轴系包缠包芯复合纱的变包缠效果的复合纺纱,并能使生产中长丝束的张力稳定和提供对短纤维须条的间歇包缠包芯交替的花式效果,从而获得包缠包芯复合纱的特殊外观风格和提高其品质质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的前罗拉原动力驱动经桥接罗拉和调速罗拉,达到握持辊的线速度大于前罗拉的线速度,同时将长丝束或纱线经下导纱钩左右换位引入前上罗拉的圆弧槽口区及其两侧钳口区中的一个,另外,须条移动机构使得须条左右移动,从而实现超喂输出与等量输出的变换及突变和渐变超喂输出与等量输出的变换,而形成间歇式的超喂包缠包芯复合纺纱。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前后互动间歇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罗拉,桥接罗拉分别与前上罗拉及调速罗拉相接触,在前上罗拉上开有偏离中线所在位置的槽口,从而形成槽口区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钳口区及第二钳口区,前上罗拉通过桥接罗拉将动力传递给调速罗拉,由调速罗拉驱动握持辊对,长丝束或纱线经可左右移动的上导纱钩后,先绕经握持辊对的上辊,再绕经握持辊对的下辊,出握持辊对后经与上导纱钩同步移动的下导纱钩间歇地喂入前罗拉钳口的槽口区、第一钳口区或第二钳口区中的一个,短纤维须条经左右周期性往复移动的集束器喂入后罗拉,经牵伸后,由前罗拉钳口输出,长丝束或纱线与短纤维须条在前罗拉钳口的前侧汇聚加捻形成双轴系变位的间歇式超喂的包缠包芯复合纱。
优选地,通过所述桥接罗拉和所述调速罗拉直径的互补变化,来调节传递转速比。
优选地,所述调速罗拉与所述握持辊对的下辊同轴相连,将所述桥接罗拉的转动传递于所述握持辊对,且所述调速罗拉的直径小于所述握持辊对下辊的直径,以保证所述握持辊对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所述前上罗拉的表面线速度。
优选地,所述集束器置于所述后罗拉的后侧,带有滑块的移杆的一端与所述集束器固接,滑块套接在滑杆上,在槽筒的外圆周面上开有一圈椭圆形轨迹槽,移杆的另一端插在该椭圆形轨迹槽内,槽筒紧贴所述后罗拉的后上罗拉,由后上罗拉驱动槽筒同步旋转,在槽筒旋转过程中,移杆的另一端沿着椭圆形轨迹槽运动,从而使得滑块在滑杆上左右周期性往复移动,最终带动所述集束器左右周期性往复移动,滑杆及槽筒的轴固接在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上导纱钩及所述下导纱钩固接在触发杆上,触发杆连接三位电磁开关,三位电磁开关能随机或周期性地触发正向开、或负向开、或关来控制触发杆左、中、右换位,从而实现所述下导纱钩和所述上导纱钩随机或周期性地换位于槽口区、第一钳口区或第二钳口区中的一个;当三位电磁开关常态关闭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在所述前上罗拉的槽口区,呈超喂输出;当三位电磁开关正向闭合启动或负向闭合启动时,所述长丝束或所述纱线在所述前上罗拉的第一钳口区或第二钳口区,呈等量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