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空气降温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5646.5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赖季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季谷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气 降温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汽车内空气降温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汽车也开始大众化,进而人们开始追求汽车的舒适度,所以汽车空调对于汽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汽车空调来调节车内的温度和冷暖,满足了人们一定的舒适度需要。然而,在炎炎烈日下,大多数车子停在停车场或停车位处接受阳光的暴晒,大部分车主都有体验的是:长时间暴晒后,再次使用的汽车时候,车内的温度非常高,让人难以适应,此时只能靠开窗或开空调来驱赶和降低车内的热气,见效非常慢,驾驶者和乘坐者需要长时间忍受车内的高温。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多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39931.X的发明专利申请“汽车降温方法及装置”,其车内设有可供车内、车外空气流通的通风部,及可设定为外循环状态使车内、车外空气流通的空调通风口,通过风扇行程负压从而将冷空气吸入车内。虽能利用空气循环部分地解决车内温度问题,然而,车内的空气的处理并非简单的降温,若前后挡风玻璃让阳光直接照射,对车内温度和空气影响都很大,故上述现有技术不能起到遮阳的作用;同时,由于长时间的车内空气密闭,车内空气混浊,容易滋生细菌,车外的阳光照射使得车内的灰尘飞扬,对驾驶者和车主健康有很大影响。该专利单纯只是车体的降温,而实则车内空气是关键,对于空气的处理局限于降温,则难以完全解决空气的降温净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车内空气循环和净化的汽车内空气降温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汽车内空气降温净化装置,安装于汽车后排座位靠背后的平台上,包括空气循环机构和电源,所述的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空气循环机构包括风机、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的风机连接在出气管一侧,在汽车后备箱底部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的进气管一端与进气孔连通,出气管一端与出气孔连通,太阳能电池板的一边连接一带动其翻转的电机,所述的连接是指太阳能电池板的一边与电机输出轴径向连接;所述的蓄电池与风机和电机电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太阳能供电,考虑到该产品一般在外面太阳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那么发明工作之时,正是太阳能电池板可利用之时,同时通过电机带动太阳能电池板的翻转,工作时电机转动将太阳能电池板上翻贴住后挡风玻璃接受阳光的照射,不工作时,则下翻至平台上(后座靠背后的平台);在将车子停在有阳光照射的停车位时,人离开时则开启本装置,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蓄电池给风机和电机供电,电机主要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的收放,不仅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同时也能遮挡阳光,防止阳光从后挡风玻璃照射进来;风机工作将车内的热空气从出风口吸出,而此时由于车内压力减小,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车内,起到了空气循环净化降温的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空气降温净化装置还包括多重净化机构,所述的多重净化机构包括空气过滤网和出风格栅,多重净化机构与空气循环机构共用一个风机,多重净化机构与风机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在隔板上开设单向通风口;采用该设计,将空气循环与空气净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者通过风机协同作用,在多重净化机构工作时,出气管封闭,风机开启后将车内空气吸入多重净化机构,即空气经过隔板上的单向通风口经空气过滤网过滤后从出风格栅排出,此时车内便充满了净化后的空气,有利于驾驶者的身心健康。
作为改进,所述的空气过滤网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为前置过滤网,第二层为HEPA过滤网,第三层为活性炭过滤网,第四层为光触媒过滤网,前置过滤网主要实现空气的预过滤,提高后续几层的过滤效果,HEPA为玻璃纤维类的滤材能实现对细菌、固体颗粒的过滤,有效过滤20nm以上的物体,活性炭能除掉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尤其是除掉空气中的甲醛,光触媒过滤网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钛材料,可破坏滤网上细菌的细胞膜,凝固病毒蛋白质,抑制病毒活性。
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开闭板,所述的两开闭板经钢丝绳连接一开闭电机,同时开闭板上还连接有复位弹簧,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钢丝绳,从而实现开闭板的开启与闭合,满足多种不同场合需求。
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开闭板,所述的两开闭板均连接一螺杆套,所述的螺杆套内设有螺杆,所述的的螺杆连接一开闭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实现螺杆套带动开闭板开启和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季谷,未经赖季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