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4294.1 | 申请日: | 201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郁崇文;杨建平;张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21/00 | 分类号: | D01G21/00;D01G9/16;D01G15/40;D01G15/26;D01G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苎麻 纺纱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软麻工序之后,由改进的苎麻开松设备和改进的苎麻梳麻设备将苎麻精干麻扯断、梳理成毛型纤维的长度70~85mm,再利用现有的毛型纺纱设备进行精梳毛纺流程;
改进的苎麻开松设备的喂给机构包括喂麻辊(3),喂麻帘(1)通过沟槽罗拉(2)设于喂麻辊(3)前端,喂麻辊(3)上方设有持麻刀(30);
改进的苎麻梳麻设备的喂给机构包括品字型沟槽罗拉组(31),分梳罗拉(20)通过一对新喂给针辊(33)设于品字型沟槽罗拉组(31)后端,品字型沟槽罗拉组包括1个上沟槽罗拉(18),2个下沟槽罗拉(32)对称设于上沟槽罗拉(18)下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麻刀(30)规格为长×宽×厚:680mm×240mm×8mm,刀尖角23°~26°;所述喂麻辊(3)至锡林(5)的隔距为1~3mm,所述持麻刀(30)的刀口至所述喂麻辊(3)的隔距为1.5~3.5mm,所述持麻刀(30)的刀口至锡林(5)的隔距为2~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沟槽罗拉(18)直径为80mm,所述2个下沟槽罗拉(32)直径均为50mm,所述一对喂给针辊(33)直径均为65mm,沟槽罗拉握持点到所述分梳罗拉(20)的隔距(l)为70~1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毛纺流程由针梳理条工序、精梳工序、前纺工序和后纺工序依次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梳理条工序中的理条针梳机的前隔距均为35~4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工序中的精梳机的拔取隔距为25~35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纺工序中的前纺针梳机的前隔距均为16~55m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纺工序中粗纱的前隔距为2~4mm,粗纱的捻度范围为:无捻粗纱机纱条搓捻次数5~8次/m,有捻粗纱机纱条搓捻次数25~45捻/m;细纱机的后隔距为90~120mm,滑溜槽深度为1.3~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42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