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3302.0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邓毅国;王毅鸣;苏岩;林健勇;李贺林;周飞平;梁宗祥;吴宝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谷 深尾水 拱坝 泄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泄洪消能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峡谷区中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拱坝一般设置在峡谷地区,高拱坝通常采用坝身分层设置孔口泄洪,将下泄水流在空中碰撞或将水舌拉开在空中进行部分消能;为解决下游消能区河床底部的防护问题,往往布置有二道坝形成封闭的水垫塘以提供消能所需的水深,下泄水流跌入水垫塘后进行消能。
但是,上述方法往往使泄洪雾化影响程度及防护范围较大,对生态环境和枢纽区边坡的破坏和影响较大,消能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防护工程量和工程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对下游消能区水深要求,且消能充分,能有效地降低泄洪雾化影响范围及程度,防护结构简单的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包括坝身:在坝身上设置有上层孔口和下层孔口,在大坝的下游设置混凝土护坦和两岸护岸,上层孔口和下层孔口在平面上相互间隔布置,使下泄水流分层和大差动出流,出射水舌在空中不碰撞,横向不扩散,水舌在纵向和竖向拉开,下泄水舌落点分散不叠加。
所述上层孔口采用角度0°~15°的挑角和角度0°~-15°的俯角组合出流;下层孔口采用平底角、两侧收缩、竖向扩散的窄缝式出流。
在大坝的下游形成范围为15m~50m水深的消能区,不设置二道坝。
所述消能区防护采用了长护岸、短护坦的结构型式,所述混凝土护坦长度短于两岸护岸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设置泄洪消能建筑物上下层孔口位置和体型,采用纵向和竖向充分拉开,横向不扩散、水舌不叠加的方案,提高了空中消能率,实现了利用狭窄的空间进行分散消能的目标;由于利用三维空间进行了部分消能,有效地减少了进入下游消能区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对下游消能区水深要求,加之消能区具有的较深的尾水而满足消能需要,可取消设置二道坝;控制上层孔口出流为较小的角度,以控制水舌落点和雾化的程度及范围。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三维空间分散消能及下游消能区水深的特点,简化了消能及防护设施结构型式,减轻了对生态环境和枢纽区边坡的破坏和影响、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了工程量和工程投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层孔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下层孔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图中:
1——坝身;
2——上层孔口;
3——下层孔口;
4——混凝土护坦;
5——两岸护岸;
6——上层孔口表孔入水落点;
7——下层孔口中孔入水落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窄河谷、深尾水的高拱坝泄洪消能结构,包括坝身1在坝身上设置有上层孔口2和下层孔口3,使下泄水流分层和大差动出流,在大坝的下游设置混凝土护坦4和两岸护岸5。其中2a为较小角度的挑角结构的上层孔口,2b为较小角度的俯角结构的上层孔口。下层孔口3为平底角、两侧收缩、竖向扩散的窄缝式中孔。
为了降低泄洪雾化影响的强度和范围及控制水舌落点位置,上层孔口2采用较小角度的范围为0°~15°的挑角、及较小角度的范围为0°~-15°的俯角组合出流;下层孔口3采用平底角、两侧收缩、竖向扩散的窄缝式出流。
河床宽度狭窄,为降低泄洪雾化影响的强度及范围,充分利用狭窄的三维空间发散出射水流、掺气消能,提高空中消能率,上层孔口2和下层孔口3在平面上相互间隔布置,出射水舌在空中不碰撞、横向不扩散、水舌在纵向和竖向拉开,下泄水舌落点分散不叠加。
消能区可形成范围为15m~50m的较深的尾水,通过合理的设置泄洪孔口位置、高程及出口体型,控制下泄水舌空间分布状态及落点,分散消能,减少了消能区单位面积的能量。由于消能区可自然形成深尾水而满足消能需要,因而不需设置二道坝形成封闭的水垫塘以加大水深消能,仅需设置混凝土护坦和两岸护岸。
消能区防护采用了长护岸、短护坦的结构型式,混凝土护坦长度4短于两岸护岸5的长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污染监控装置
- 下一篇:加油口封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