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钢板的偏心支撑式钢板剪力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3159.5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许军;张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E04B1/9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钢板 偏心 支撑 剪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的水平抗侧力构件,具体涉及到一种内置钢板的偏心支撑式钢板剪力墙。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多高层建筑迅速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层结构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来抵抗结构的水平荷载作用。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规定,抗震结构体系宜设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体体系丧失抗震能力。单一的抗侧力体系不能满足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而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支撑体系和钢板剪力墙体系以其优越的抗侧力性能备受结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青睐。框架支撑体系可分为中心支撑钢框架(简称CBF—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和偏心支撑钢框架(EBF—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偏心支撑钢框架因耗能梁段屈服维持较大的塑性变形,避免了支撑屈曲,滞回曲线饱满,然而过大的塑性变形会引起楼板破坏较大,修复难度较大。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斜支撑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屈曲,会导致整体结构丧失承载力,滞回曲线捏缩。钢板剪力墙(简称SPSW—steel plate shear wall)可分为厚钢板剪力墙和薄钢板剪力墙。厚钢板剪力墙有较大的弹性初始面内刚度,一般不会发生局部屈曲,滞回耗能理想,而薄钢板剪力墙在侧向力较小时就发生局部屈曲,滞回耗能曲线存在不同程度捏缩。为改变薄板墙滞回耗能曲线存在捏缩这一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又提出了带加劲肋、开缝、开缝及开洞等类型的钢板墙,研究发现其滞回耗能要比纯薄板墙优越。
为了防止中心支撑框架斜支撑在大震作用下易屈曲失稳,造成结构刚度及耗能能力急剧下降。国内外学者提出很多方法改进其耗能性能,如在中心支撑中间加耗能器组成耗能支撑及采用偏心支撑耗能梁段剪切屈服变形来延缓支撑屈曲。常见的偏心支撑有K型、Y型、人字型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钢板的偏心支撑式钢板剪力墙,该体系克服了框架支撑结构支撑一旦屈曲,结构刚度和耗能能力急剧下降及偏心支撑结构耗能梁段的过大塑性变形引起楼板破坏较大问题,吸取偏心支撑和钢板剪力墙体系的各自优点,不仅可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而且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充分发挥钢材优势,减小了用钢量,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置钢板的偏心支撑式钢板剪力墙,包括由左框架柱11、上框架梁21、右框架柱12和下框架梁22顺次连接构成的矩形框架,在所述矩形框架中间通过斜支撑3连接内填钢板6。
所述内填钢板6为矩形,位于矩形框架的中心位置。
所述内填钢板6通过斜支撑3连接至上框架梁21和下框架梁22。
所述内填钢板6的两个下边角分别通过一个斜支撑3连接至下框架梁22上,所述内填钢板6的下边、下框架梁22以及两个斜支撑3构成一个等腰梯形。
所述内填钢板6的两个上边角分别通过一个斜支撑3连接至上框架梁21上,内填钢板6的上边、上框架梁21以及两个斜支撑3之间构成倒置的等腰梯形形状。
所述内填钢板6的上边和下边均设置水平支撑4,内填钢板6的两侧边均设置竖向支撑5,水平支撑4同内填钢板6的上边或者下边之间均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7通过角钢9连接,水平支撑4的端部与竖向支撑5刚性连接,且在连接点处同时与斜支撑3连接。
所述竖向支撑5同内填钢板6的两侧边之间均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7通过耳板8连接。
所述耳板8为平钢板,其厚度等于或稍大于内填钢板6的厚度。
所述竖向支撑5的翼缘部分与斜支撑3端板等厚度
在左框架柱11和右框架柱12上相当于梁柱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框架柱加劲肋10,框架柱加劲肋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上框架梁21和下框架梁22的翼缘厚度。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是:框架支撑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支撑杆只承受轴向拉压力。在强震作用下,中心支撑框架斜支撑易压屈失稳,造成结构刚度及耗能能力急剧下降。偏心支撑框架在强震作用下,耗能梁段虽然像电路中的“保险丝”一样,通过剪切屈服变形有效地限制了支撑中的轴向力,使支撑不屈曲,但耗能梁段过大的塑性变形会引起楼板破坏较大,修复难度较大,并且耗能梁段自身的更换也费事费力。而本发明在强震作用下可利用中心钢板墙及耗能梁段这两个耗能元件协同工作,不但具有偏心支撑结构较好的抗震能力,而且中心钢板墙的屈服耗能可以减小耗能梁段的转动变形,减小耗能梁段的破坏程度,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达到减小震后修复工作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