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878.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征;姚荣荣;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丰泽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流 污水处理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属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城镇尚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相对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自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影响周边环境,同时也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尤其是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污水中氮磷去除已成为城镇污水处理的首要任务。
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基本都是以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工艺为主,如SBR、A/O、A2/O等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碳、氮、磷,这些生产工艺经广泛应用实践,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有不足之处: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大,抗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差,出水水质难以保证,工艺流程较长,施工条件受环境及地理位置影响较大,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量较大的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加及水资源的日趋紧张,节约用水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扩大,新建小区的日趋增多,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针对污水水量不大的现状,市场上出现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地上布置也可地下布置,处理效果不错,但每台装置处理量固定,污水处理量增加时,需要购买成套设备,性价比不高,且容易造成大马拉小车,浪费能源,因此市场占有率低,仅适用于污水量比较恒定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泥沉淀区、进水管、出水管、污泥回流管,其特征是: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由内外两层套筒组成,内筒通过填料架固定在外筒内,内筒里的集气罩把内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厌氧区,下部为好氧区,外筒为好氧区,内筒底部与外筒连通,外筒底部为污泥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上部设有直径扩大的布水管,布水管一端与污水进水管相连,另一端与污泥回流管相连。所述集气罩为蝶形,蝶形周边与内筒密封连接,蝶形底部开口作为厌氧区与缺氧区连接通道。所述集气罩与内筒相连处设有排气管。所述缺氧区在厌氧区与缺氧区连接通道下部处设有导气筒,导气筒通过导气筒支架与内壁相连,固定在内筒轴线处,导气筒与内筒壁间形成污水通道。所述内筒在导气筒与内壁间形成的污水通道处沿内筒周向设有倾斜向下的引流管。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内设有生物填料,缺氧区与好氧区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顶部出水管处设有L型出水围堰。所述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高于进水管。
低回流脱氮处理污水处理单元根据控制工艺不同可形成A/O或A2/O处理工艺,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如下。
1.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在内外嵌套的两个圆筒中实现了厌氧、缺氧、好氧和污泥回流等功能,具有结构紧凑,处理量大的特点。
2.缺氧区、好氧区使用生物填料,比表面积大,具有耐负荷变化大、处理效果稳定等突出优点。
3.厌氧区与缺氧区采用上下贯通方式,利用导流、集气和排气的结构,实现了厌氧区与缺氧区的有效分隔。
4.好氧区与缺氧区利用流速差异造成的差压,实现从好氧区到缺氧区的无动力回流,减少动力消耗,增大缺氧区反硝化强度,实现有效脱氮。
5.污水经过缺氧区后折返进入好氧区,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分离,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底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详述。
低回流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单元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工艺,该处理单元由内外两层筒体组成,内筒1被集气罩7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厌氧区,下部为缺氧区,外筒3为好氧区,缺氧区与好氧区内挂有生物填料5,内筒1通过填料架4固定在外筒3内。
污水与来自于外筒3底部污泥沉淀区的污泥在布水器14内混合后,流入厌氧区。为保证进水不与氧气接触,该处理单元的出水管12高于进水管11,保证布水器14始终位于水面以下。污水与污泥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保证泥水充分混合,不需额外动力进行搅匀。污泥内的聚磷菌利用聚磷水解释放的能量,吸收污水中易降解的BOD、COD,合成贮能物质PHB,有效去除污水中COD含量,同时厌氧区兼有水解酸化作用,对含氮有机物进行氨化,提高污水可生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丰泽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丰泽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