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轨防护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0775.5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冰;侯献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轨防护罩。
背景技术
第三轨是指轻轨地铁的供电轨道。目前,地铁的供电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接触网的,即在车顶上方架设很多电缆,车顶通过受电弓接触电缆来获得电力使地铁列车前进;另一种就是传统的接触轨,该接触轨一般安装在地铁轨道的侧面,该接触轨多被绝缘罩半盖着,在地铁列车的转向架旁边会伸出一个受电杆,该受电杆接触接触轨获得电力使列车前行。 因为第三轨是带电的,接触轨防护罩就是防止各类人员遭遇意外伤害。接触轨防护罩的功能是确保电源系统安全供电,材质大多为绝缘材料,其强度及绝缘效果非常可靠。但是,现有的接触轨防护罩一般是采用拉挤成型或模压成型的填充无机粉料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使得该防护罩不具有透明性,在运行过程中对于相关部件可能出现的磨损、失效、破裂等异常现象难以检查且不易发现,导致轨道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轨防护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触轨防护罩一般是采用拉挤成型或模压成型的填充无机粉料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使得该防护罩不具有透明性,在运行过程中对于相关部件可能出现的磨损、失效、破裂等异常现象难以检查且不易发现,导致轨道交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性问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接触轨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包括罩顶和与罩顶连接的两侧板,所述侧板的下部设有钩体,所述罩顶、所述侧板和所述钩体一体制成,所述防护罩本体的材质包含聚碳酸酯或不饱和聚酯树脂。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是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的材质包含聚碳酸酯。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的材质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
一种接触轨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是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的材质包含聚碳酸酯或不饱和聚酯树脂。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上设有遮阳结构。
优选地,所述遮阳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罩本体上的遮阳本体。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与所述遮阳本体一体制成。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本体包括罩顶和与罩顶连接的两侧板,所述侧板的下部设有钩体,所述罩顶、所述侧板和所述钩体一体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是透明的,有利于在安装、运行过程中对相关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检查,可以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1,防护罩本体1包括罩顶11和与罩顶11连接的两侧板12,侧板12的下部设有钩体121,罩顶11、侧板12和钩体121一体制成,在本实例中,防护罩本体1的以聚碳酸酯或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材制作而成,使得防护罩本体是透明的。防护罩本体1的基材也可为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
再请参阅图1-3,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1,防护罩本体1是透明的。在本实例中,防护罩本体的材质可采用聚碳酸酯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可根据需要选择。防护罩本体1的材质也可采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
防护罩本体1包括罩顶11和与罩顶11连接的两侧板12,侧板12的下部设有钩体121,罩顶11、侧板12和钩体121一体制成。在本实例中,防护罩本体1上设有遮阳结构。遮阳结构包括设置在防护罩本体1上的遮阳本体2,遮阳本体2可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状。遮阳本体2可与侧板12连接,如图2所示;遮阳本体2也可与罩顶11连接,如图3所示。防护罩本体1与遮阳本体2可一体制成,也可分体制成。
本发明的以聚碳酸酯或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材制成的接触轨防护罩具有抗老化、耐水防腐、透明度高和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可采用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的工艺做成。
本发明的接触轨防护罩是透明的,有利于在安装、运行过程中对相关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检查,可以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0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