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液式电控分层聚合物配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8488.0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玉;李隆球;周德开;黄有泉;赵望;王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式电控 分层 聚合物 配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聚合物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技术。聚合物驱动作为三次采油中化学驱动的重要方法,是当前原油采收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聚合物粘度高,井下环境复杂,目前的人工投捞技术及注聚设备无法达到流量监控、精确流量注入、分层注聚等功能,因此需要大力研发一种新型高效注聚设备,以提高注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井下注聚设备所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粘度损失大、不能连续调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过液式电控分层聚合物配注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过液式电控分层聚合物配注器包括上接头、电缆密封体、电路板、电机外壳体、输出轴连接体、电缆外壳体、下外护外壳套筒、下中心管、底部电缆接头体、上中心管、下电缆密封体、底部电缆壳体、下压紧密封体、紧锁螺母接头、下压力传感器、底部阀芯密封体、堵水体、阀芯管体、阀芯、丝母、旋转密封体、螺杆、轴承组件、轴承套筒、锁紧螺母、螺杆端部连接体、联轴器、电机减速器、上外护壳体和防转体,所述上中心管与下中心管上下设置,上接头、电缆密封体、电机外壳体和输出轴连接体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上中心管的外壁上,紧锁螺母接头、下压紧密封体、底部电缆壳体和底部电缆接头体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下中心管下端的外壁上,电机外壳体上设有电机安装孔、电路板孔和电缆孔,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孔中,电机减速器安装在电机安装孔中,且电机减速器的输出端朝下,联轴器的输入端与电机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且联轴器设置在输出轴连接体上的输出轴孔中,联轴器的输出端与螺杆连接,锁紧螺母、旋转密封体、丝母和阀芯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螺杆上,丝母与螺杆螺纹连接,且丝母安装在阀芯上端的丝母槽中,防转体安装在电机减速器的前端,且防转体的上端与电机减速器可拆卸连接,防转体的下端与输出轴孔紧配合,螺杆端部连接体套装在联轴器和锁紧螺母上,轴承套筒套装在轴承组件上,且螺杆端部连接体的上端与输出轴孔螺纹连接,螺杆端部连接体的下端与轴承套筒螺纹连接,轴承套筒的下端与旋转密封体配合连接,阀芯管体套装在阀芯上,且阀芯管体的上端与旋转密封体的下端螺纹连接,阀芯管体的下端与堵水体的上端螺纹连接,下中心管和阀芯管体的侧壁上径向通孔,电缆接头体上设有与阀芯管体的内腔正对的纵向孔,堵水体的下端、底部阀芯密封体和下压力传感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纵向孔中,且底部阀芯密封体的上端与堵水体的下端螺纹连接,电缆接头体的侧壁上设有溶液出口,且溶液出口位于底部阀芯密封体与下压力传感器之间,电缆密封体上设有与电缆孔相通的电缆密封体电缆通孔,上接头上设有与电缆密封体电缆通孔相通的上接头电缆通孔,输出轴连接体上设有与电缆密封体电缆通孔正对的输出轴连接体电缆通孔,电缆接头体上设有与电缆密封体电缆通孔正对的电缆接头体电缆通孔,电缆外壳体的上端与输出轴连接体电缆通孔螺纹连接,电缆外壳体的下端与下电缆密封体螺纹连接,下电缆密封体设置在电缆接头体电缆通孔中,底部电缆壳体上设有与电缆外壳体的内腔相通的底部电缆壳体通孔,下压紧密封体上设有与底部电缆壳体通孔相通的下压紧密封体通孔,上外护壳体与下外护外壳套筒上、下正对设置,且上外护壳体套装在电机外壳体上,外壳套筒套装在电缆外壳体和阀芯管体上,上外护壳体的上端与电缆密封体固定连接,上外护壳体的下端与外壳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外壳套筒的下端与电缆接头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由电机减速器驱动,丝母在螺杆上运动,丝母带动阀芯在阀芯运动管内连续移动,从而实现注入量的连续调节,同时,阀芯形状经过圆倒角后大大减小了聚合物在注入过程中的粘度损失,另外,在出液口设置了下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的压差计算出注聚流量,实现了聚合物的精确测量。二、本发明的环槽腔M中充满溶液,可以平衡内外压差,管壁可不受压力影响,使密封圈发挥更好的作用,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中M为环槽腔),图5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II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1的II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动力抽真空装置
- 下一篇:用勺匙泼淌书法绘画的调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