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口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7496.3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5/088;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寇英杰;王婧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口术 系统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07月09日、申请号为201010226288.6、名称为“造口术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提供下列描述以帮助读者进行理解。并非承认所提供的信息和引用的参考文件为现有技术。
造口术一般是指用于形成将体腔的一部分连接至外界环境的开口的任何程序。造口术可用来将废物从身体中排出。造口术也可用来为受治疗者供应养料。例如,存在很多因晚期食管癌、食管癌复发和其它医疗状况而不能进食的食管的受治疗者。为这样的受治疗者供应养料的一种方法就是为他们设置胃造口术或空肠造口术饲管。传统的饲管插入程序包括在内窥镜的帮助下经皮插入该饲管。饲管也可以放射性地和/或外科手术的方式插入。用于给定受治疗者的插入程序取决于受治疗者的食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受治疗者的医疗史、影响受治疗者的其它医疗状况等。
发明内容
一种说明性的系统包括带有第一管道的导管,该第一管道具有第一远端口。该第一远端与安装至导管的球囊的内部流体连通。该导管还包括具有第二远端口的第二管道,第二远端口被配置成接收针头。球囊被构造成响应于通过第一远端口所接收的流体而膨胀,从而将针头适当定位以穿透受治疗者的外表面。
一种说明性的过程包括将导管插入到受治疗者的腔体中。该导管包括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具有与安装至导管的球囊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第一远端口。该导管的第二管道包括第二远端口。使球囊膨胀,从而将针头适当定位,以穿透受治疗者的外表面。针头伸出穿过第二远端口以刺穿受治疗者的外表面。
另一种说明性的系统包括导管和安装至该导管的支架。该导管包括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具有第一远端口。该支架安装至导管,以使支架位于安装至导管的球囊的内部内。该支架是可扩张的,以在使球囊至少部分收缩之后,保持受治疗者的腔体壁的位置。
另一种说明性的过程包括将导管插入到受治疗者的腔体中。该导管包括具有第一远端口的第一管道,该第一远端口与安装至导管的球囊的内部流体连通。使球囊膨胀以将腔体的腔体壁定位成靠近受治疗者的腹壁。使该支架扩张,以在使球囊至少部分收缩之后保持该腔体壁的位置。该支架安装至导管,以使支架位于球囊的内部内。
上述概述只是说明性的并且其目的并非以如何方式进行限制。除说明性的方面之外,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和特征、其它的方面、实施方式以及特征都将参照下列附图和详细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作出的下列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公开的上述内容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充分地显而易见。应该理解的是,这些附图只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因此并不被认为是限制其范围,通过利用附图,将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本公开。
图1A是导管系统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全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导管系统的导管的横截面视图。
图1C是图1A中的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带有膨胀球囊的导管系统的局部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与腹壁有关的远端针头口的方位。
图3是示出了用于执行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经腔造口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带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支架的导管系统的侧视图。
图4B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带有处于扩张状态下的支架的图4A的导管系统的侧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带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支架的导管系统。
图5B示出了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带有处于扩张状态下的支架的图5A的导管系统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执行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经皮造口术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列详细说明中,参照形成本说明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似的标记通常标识出相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有其它规定。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不意欲作为限制。在不脱离于此提出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利用其它实施方式,并且可做出其它改变。将会容易理解的是,如通常在此描述并且在附图中所示出的那样,本公开的方面可以设置、代替、结合多种不同的结构并且在多种不同的结构中进行设计,所有这些都是明确设想的并且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7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稳定部件的磁阻屏蔽
- 下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