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锻件顶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6347.5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邢国元;林栋;刘波;张华阳;于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登恒润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地址: | 264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锻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锻件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温锻件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都知道,在自动化压力机锻造线生产过程中,锻完的工件需要从模具型腔内顶出来,然后由机器人取走。目前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在模具上加工若干个顶出圆孔,再从下面插入顶杆,顶杆和顶出圆孔有严格的配合间隙并且高度齐平,完成锻造后由压力机传递力将顶杆连同锻件顶出。这种装置存在很多缺点,其一是顶出圆孔和顶杆的加工成本太大。顶出圆孔通常是在很硬的合金焊材上加工成型,孔深且公差范围小仅在0.1mm内;顶杆的材质也要求在高温条件下耐磨损并且不易变形。所有苛刻条件造成了顶出圆孔、顶杆的高加工费和长制作工期。其二是顶杆与高温金属长时间接触很快退火磨损,并且巨大的锻造力很容易将金属毛刺塞入顶杆和顶出圆孔的间隙内,严重时直接将顶杆顶弯卡在顶出圆孔内不能进出,导致停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节省成本,寿命长,适于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转的高温锻件顶出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锻件顶出装置,其在模具上设有一顶出圆孔,顶出圆孔中从下面插入一顶杆,其特征是:所述模具上顶出圆孔上部设有一扇形流料槽,所述顶杆顶端的位置低于扇形流料槽底部。
本发明所述扇形流料槽是以顶出圆孔为中心往外开出一喇叭状的口子,所述扇形流料槽的槽沿倒角半径R为2~3mm,槽深为5~10mm,槽底部倒角半径R为5~6mm,槽沿扇形角度为90°~120°。
本发明所述顶杆顶端的位置低于扇形流料槽底部3-5mm。或者说顶杆的顶端低于顶出圆孔上端面3-5mm。顶杆采用45钢粗加工后局部的顶出端淬火。
本发明所述顶杆和顶出圆孔的配合间隙为0.5mm-1.5mm。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流料槽起存储或导向多余金属飞边流动作用,能有效避免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塞入顶杆和顶出圆孔间隙内,不会阻塞顶杆进出。缩短了顶杆长度,避免了顶杆在锻造过程中长时间和高温金属接触,仅在顶出瞬间发挥应有的作用。所述顶杆和顶出圆孔的配合间隙为0.5mm-1.5mm,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顶杆的磨损,彻底解决了毛刺阻塞顶杆问题。减少阻力,保证顶杆在顶出圆孔内顺利进出,这样使得顶杆原来的精加工,变为简单的粗加工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大大节省了加工费用。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能有效避免高温金属飞边产生毛刺塞入顶杆和顶出圆孔间隙内,不至于阻塞顶杆进出,在使用过程中无论顶杆和顶出圆孔磨损程度如何都不会影响到锻件的顺利顶出,而且顶杆、顶出圆孔、流料槽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其结构合理,制造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节省成本,寿命长,其用来从模具型腔内顶出高温锻件,适于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组成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扇形流料槽,2.高温金属飞边,3.顶出圆孔,4.模具,5.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登恒润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文登恒润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6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