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杂质油料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4132.X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京;杜泽学;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C3/00 | 分类号: | C11C3/00;C11B3/02;C10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质 油料 精制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杂质油料的精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可通过油脂与一元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反应产物中有脂肪酸酯,还有单甘酯、二甘酯、甘油,以及未反应的醇和油脂(即甘油三酯)。现有生产中,由于原料价格原因,往往采用废弃油脂或食用油精炼过程中的下脚料作为原料,这类油料一般酸值高,同时,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杂质,这类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时,大多需要进行预处理。
CN201010265026公开了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回收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地沟油精制,将精制地沟油与甲醇在复合酸催化剂和适当温度下反应8-10小时,即可得到生物柴油。其中,地沟油精制是指:先将地沟油在10-50℃条件下进行过滤,过滤后地沟油在120℃左右脱水或在真空,50-100℃条件下脱水后,加入活性白土进行脱色和净化,得到反应用地沟油。
CN1473907A采用植物油精炼的下脚料及食用回收油为原料,催化剂由硫酸、盐酸、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萘磺酸等无机和有机酸复配而成,经酸化除杂、连续真空脱水、酯化、分层、减压蒸馏等工序进行生产,连续真空脱水的真空度-0.08~-0.09Mpa,温度60~95℃,脱水至水含量0.2%以下,酯化步骤催化剂加入量1~3%,酯化温度60~80℃,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后产物先中和除去催化剂,然后,分层除去水,去水后产物经减压蒸馏得到生物柴油。
CN1412278A公开了一种酸催化法,用高酸值废动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它用硫酸作为催化剂,按照原料脱水、酯化和酯交换、分相、脱色的工序进行,原料先在60~100℃,真空下脱水,然后,在40~85℃、硫酸加入量2~6%条件下,进行酯化和酯交换反应6小时,分出脂肪酸甲酯相,用活性白土在90~125℃脱色即可得生物柴油。
往往酯化后,进行碱催化酯交换反应,这种工艺存在问题是工艺流程长、步骤多、设备投资、能耗大幅上升,另外,需把酸性、碱性催化剂从反应过程及产物中除去,需用大量的洗涤水,会产生大量废水。副产物甘油浓度低,回收困难。
由上可以看出:以废弃油脂或食用油精炼过程中的下脚料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时,往往要先进行预处理,如不进行处理,这类原料在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其它副反应,会出现一些沉积,在连续加压醇解流程中,这些沉积物会在高压加热器和反应器中积累,无法从加压醇解单元中全部流出,会影响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高杂质油料的精制方法,使处理后物料在后续反应时,减少沉积物产生,使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高杂质油料的精制方法,包括:加或不加酸催化剂,将高杂质油料、水和/或C1~C6一元醇提供到反应器中,在温度160℃~280℃、压力0.1~3.5MPa的条件下反应,收集精制油料。
所说的高杂质油料来源于植物油和/或动物油,包括未经精制或精制后未达到产品标准的油料(俗称毛油),以及酸化油和餐饮废油等。也可以是两种或更多种油脂的混合物。高杂质油料中的杂质主要是磷脂、蛋白质、胶质、金属等,本申请以磷含量来表征杂质含量,磷含量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例如10ppm-3000ppm,也可以是100ppm-1000ppm,或者是200ppm-700ppm。高杂质油料的酸值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例如,可以是0-200mgKOH/g,也可以是30-170mgKOH/g,或者是100mgKOH/g-150mgKOH/g。油料中的杂质含量越高,相同条件下经过一次处理后,残余杂质含量可能也越高,因此,对于杂质含量特别高的油料,可以进行二次或多次预处理。
所说的C1-C6一元醇,可以是单一的脂肪醇,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脂肪醇的混合物,优选甲醇和/或乙醇。
按照本发明方法,反应温度160℃~280℃,优选170~240℃;压力0.1~3.5MPa,优选0.1~2.0MPa,更优选0.3-0.6MPa。
液时空速0.1h-1~5h-1,优选0.4h-1~2h-1。更优选0.7h-1~1.5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4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 下一篇:数控管相贯线切割机的管子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