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压缩货物高效储运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3810.0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栋;陈枫;张锋;林志凡;陈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诺盟(浙江)聚氨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B6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314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压缩 货物 高效 储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运方法和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压缩货物高效储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可压缩物质存在着体积大,不易运输特征,例如聚氨酯软质泡沫、化纤、棉花等弹性物质。这些货物在运输时,由于体积膨大,普通车厢装载量小,运输成本高。目前普遍采用多装或者打捆运输方式,多装容易超宽超载,存在着较大的交通隐患,而打捆运输需消耗大量的捆扎绳,费人力,增加了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压缩货物高效储运方法和装置,无需打捆而能对可压缩货物多装不超宽,减小储运成本和提高交通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压缩货物高效储运装置,高效储运方法,具体特征在于:装货时,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内,将可压缩货物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内挤压接近最大可压缩度,大为缩小体积,经转运或存储后,卸货时,对被挤压在货云车厢或储仓内的货物释压放松,自然膨胀至常态后卸货,从而大大了提高货运车厢或储仓空间的利用率。
上述储运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装货压缩:
(1)放置第一批可压缩货物金车厢或储仓。
(2)安置一块压板。
(3)挤压可压缩货物:启动压缩装置的动力装置,经传动机构驱动推进机构推动推杆而推进压板,对可压缩货物进行挤压达到或接近最大可压缩度。
(4)压后定位:由撑杆支撑压板定位,撑杆的两端通过锁扣与车厢或储仓侧壁固定扣条扣连固定。
(5)重复步骤(1)-(4),对下一批可压缩货物的装货进车厢或储仓,直至车厢或储仓装满为止。
2)按需转运或者存储
3)释压卸货:
(6)启动压缩装置的动力装置,对车厢或储仓内的可压缩货物顶压一下。
(7)解开撑杆两端的锁扣并取下撑杆。
(8)压缩装置的动力装置倒转,是推进机构倒退,进行释压,可压缩货物被放松至常压状态。
(9)取出压板,对最后货的一批货物先卸货。
(10)重复步骤(6)-(9),对下一批货物卸货,直至全部物卸完。
上述储运方法中,所采用的可压缩装置为安装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中,或者是货运车厢或储仓外另设压缩装置。
上述储运方法中,所述采用的压缩装置为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中,压缩装置的动力装置为进步电机或液压马达。
上述储运方法中,货运车厢或储仓外另设的压缩装置,压缩装置的动力装置是一种动力推车或铲车。
一种可压缩货物高效储运装置,可应用与上述储运方法进行高效储运,包括一共货运车厢或储仓和安装其内的一共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装置的结构是: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开口端的两个动力装置经两个传动机构驱动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内腔靠近两侧壁的左右两个推进机构,两根推杆水平平行搁置在左右两个推进机构,两根推杆水平平行搁置在左右连发个推进机构前侧固定的向上直角弯钩上,所述推杆抵压一块压板;另有2-3根撑杆备用压后定位,所述撑杆的两端可通过锁扣与货运车厢或储仓侧壁固定扣条扣链固定。
上述储运方法中,所述左右两个步进电机或左右两个液压马达,所述两个步进电机或液压马达分别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开口端,分别通过两个万向阀与一根联动转轴相联接。
上述储运方法中,所述左右连发个步进电机或左右两个液压马达分别通过左右两个传动机构 左右两个推进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是:步进点击或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联接到制动器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驱动链轮,货运车厢或储仓内腔两侧后端底部个安装一个从动链轮,左右两个推进机构为竖置的方形框架,靠近驱动链轮附近和从动链轮附近分别个装有两个张紧轮a和张紧轮b及张紧轮c和张紧轮d,一条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方形的框架的下部,然后绕过张紧轮a,绕过驱动链轮并与驱动链轮链齿啮合,然后再绕过张紧轮b、从动链轮、张紧轮c和张紧轮d,从而另一端固定在方形框架上;所述方形框架四角上各装有一共滚轮,两个下滚轮与安装在货运车厢或储仓内腔两侧地面上的两条导轨滚动匹配;两个上滚轮与安装在货运车厢(1)或储仓内情的两侧的顶面上的两个导轨滚动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诺盟(浙江)聚氨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圣诺盟(浙江)聚氨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