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0.5Na0.5TiO3基三元体系无铅压电陶瓷及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3618.1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满康;段成辉;侯育冬;刘晶冰;王如志;汪浩;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 sub 0.5 na tio 三元 体系 压电 陶瓷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领域,涉及一类新型的多元Bi0.5Na0.5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具体是xBi0.5Na0.5TiO3-yBaTiO3–zBiZn0.5Ti0.5O3系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功能材料,用它制作的压电滤波器、微位移器、驱动器和传感器等,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广播、电子设备、生物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然而,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压电陶瓷是钙钛矿结构的锆钛酸铅(PbZrxTi1-xO3,简写为PZT)基陶瓷材料中氧化铅约占原料总重量的70%左右。由于氧化铅有毒、高温下易挥发,这类材料在制备、使用及废弃后处理过程中都会给环境和人的健康带来损害。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无铅压电陶瓷已成为高技术新材料的研发热点。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主要有钙钛矿、钨青铜和铋层状三种晶体结构类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钙钛矿结构的Na0.5Bi0.5TiO3(简称为BNT)基压电陶瓷体系。
BNT是1960年由Smolenskii等人发现的一种A位复合钙钛矿型驰豫铁电体,室温时属三方铁电相。BNT陶瓷具有较强的压电性,机电耦合系数各向异性较大(kt约50%,kp约13%),居里温度较高(320°C),而且烧结温度低(<1200°C),所以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无铅压电材料。但其矫顽场大(73kV·cm-1)及电导率高而难以极化。这些问题阻碍了纯BNT陶瓷的实用化。因此通过与其它化合物固溶形成多元固溶体系成为了改善BNT陶瓷性能的有效手段。
BiZn0.5Ti0.5O3(BZT)是一种新型B位复合钙钛矿结构铁电体。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大的四方度(c/a=1.21),剩余极化可达150μC·cm-2。BZT加入到BNT时,当加入量为3.75mol.%时可形成准同型相界。但BNT-BZT二元体系在BZT加入量为5.0mol.%时就易出现第二相,影响了陶瓷的铁电和压电性能。BaTiO3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钙钛矿,能和许多钙钛矿形成固溶体系,提高固溶体的钙钛矿稳定性。因此,在BNT加引入适量的BaTiO3,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钙钛矿稳定性,提高BZT的最大加入量,避免第二相的形成,改善多元体系陶瓷的电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BNT基多元无铅压电陶瓷体系,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钙钛矿稳定性,提高BZT的最大加入量,避免第二相的形成,改善多元体系陶瓷的电学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Bi0.5Na0.5TiO3基三元体系无铅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陶瓷材料的组成为xBi0.5Na0.5TiO3-yBaTiO3–zBiZn0.5Ti0.5O3,可用x BNT-y BT-zBZT表示(BNT为Bi0.5Na0.5TiO3,BT为BaTiO3,BZT为BiZn0.5Ti0.5O3),其中x、y、z为被包含在用BNT、BT和BZT三元组成图的各组成点A、B、C、D连线所包围的区域内的BNT、BT和BZT的摩尔含量数,x、y、z包括点A和D之间的线段上的摩尔含量数,也包括点B和C之间的线段上的摩尔含量数,但不包括点A和B之间线段上的摩尔含量数,也不包括点C和D之间线段上的摩尔含量数,并且x、y、z也不属于A、B、C、D四个点上的摩尔含量数,其中A为(0.95,0,0.05),B为(0.97,0,0.03),C为(0.98,0.02,0)和D为(0.93,0.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瓶(0.5L)
- 0.5微米垂直JFET工艺
- 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BaTiO<sub>3</sub>–BiMg<sub>0.5</sub>Ti<sub>0.5</sub>O<sub>3</sub>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 K0.5Na0.5NbO3单晶的制备方法
- 0.5U网络配线架
- K<sub>0.5</sub>Bi<sub>0.5</sub>TiO<sub>3</sub>–BiNi<sub>0.5</sub>Zr<sub>0.5</sub>O<sub>3</sub>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制备
- 旋转第0.5轴
- 旋转第0.5轴
- (Pr<base:Sub>0.5
- Cu<base:Su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