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39164.0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9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田炜;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10 | 分类号: | 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接收到来自中继节点RN小区的用户设备的信令,其中,该信令中携带有RN小区的用户设备承载属性信息;根据RN小区用户设备的承载属性信息,对RN与宿主基站间的承载进行处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Relay承载的处理存在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不影响Relay网络拓扑结构下各网元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通过RN小区的用户设备信令,触发Relay承载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Relay是3GPP组织在R10协议版本引入的新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方式将中继节点(Relay Node)连接到基地站(Donor eNodeB)上,具有相对于有线传输更加灵活便捷的组网特性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引入Relay技术的目的,是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以及增加系统容量,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农村区域覆盖、热点区域覆盖、室内及拐角区域覆盖以及提供无线骨干网传输等。
Relay Node上电后,会和Donor eNodeB(宿主基站)建立Relay的无线承载,用于传输Relay小区UE的数据,图1是Relay架构承载映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Relay小区UE承载映射在Relay承载上进行传输。Relay承载的建立、修改、删除可以由Relay Node触发,也可以由服务网关/数据包网关(Service Gate Way/Packet Gate Way,简称为XGW)触发,传统的触发方式是由Relay Node或XGW对传输报文类型进行检测,根据报文类型识别业务类型,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确定不同的承载属性。当已有的承载属性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要求时,触发新的承载建立;当已有的承载属性能够满足现有业务的Qos要求,但是承载的最大速率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触发对已有承载的修改;当业务结束时,触发对已有承载的删除。
传统的承载建立、修改、删除方式要求对每包数据报文进行判断,识别业务类型,需要消耗较大的系统资源,核心网目前使用单独的网元完成此功能,性能尚可承受。但在Relay架构下,Relay连接的XGW已经部署在eNodeB内,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报文类型检测方式,触发Relay承载的修改,会严重影响到eNodeB的性能。同样由于Relay的硬件性能一般也比较低,也不适合采用报文检测的方式。而Relay承载建立、修改、删除的需求仍然广泛存在,例如,当Relay小区UE业务增加时,需要扩展Relay的承载,当Relay小区UE释放时,需要删除Relay的承载。所以,如何在不降低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触发Relay承载的建立、修改、删除,成为Relay技术的关键问题。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对Relay承载的处理存在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对Relay承载的处理存在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承载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到来自中继节点RN小区用户设备UE的信令,其中,所述信令中携带有RN小区UE的承载属性信息;根据所述RN小区UE的承载属性信息,对所述RN与所述宿主基站间的承载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RN小区UE的承载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RN小区UE建立承载、所述RN小区UE修改承载、所述RN小区UE删除承载。
优选地,在所述RN小区UE的承载属性信息为所述RN小区UE建立承载的情况下,根据所述RN小区UE的承载属性信息,对所述RN与所述宿主基站间的承载进行处理包括:判断所述RN小区UE的新建立承载是否能够映射到已建立的所述RN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承载;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建立所述RN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新的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9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