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8714.7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0 | 分类号: | B65H75/10;B65H7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皮革 纺织品 卷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对加工的宽幅原材料进行卷曲收料,其卷取管的结构多为一闭式圆管,在卷料过程中,其原料的开始端在绕卷取管一圈后,其原料的开始端的厚度会对第二圈的原料或甚至是第三圈的原料造成压痕,或出现第二圈的原料或甚至是第三圈原料在其原料的开始端有凸出现象并造成褶皱等问题,如图1所示。而此压痕或褶皱不易恢复成平整无痕的原料,所以造成第一圈、第二圈甚至是第三圈的原料都无法使用,总计有长达一米左右的原料只能作为边角料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现有卷取管的材料多为纸质,在使用过一次后就做回收处理,不能重复使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能够减少卷取管开始卷料时的皱纹及压痕,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包括:料管本体、开口槽、缓冲区、卷曲部和倒角,所述卷曲部截面为一开式圆弧,所述开口槽轴向贯穿与料管本体的任意圆弧壁上,所述开口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壁的高度,所述缓冲区包括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一圆弧之间通过倒角进行过渡连接,所述缓冲区的第一圆弧通过第二圆弧与卷曲部一端过渡连接,所述卷曲部另一端与开口槽的第一侧壁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为使卷取管在卷曲收料过程中更加顺畅无痕,所述卷曲部另一端与开口槽的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圆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为使料管本体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所述开口槽、缓冲区、卷曲部、倒角和第三圆弧为一体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为使卷取管能够重复利用,方便运输不易折断或损坏,所述料管本体的材质为塑料材质、铝材或钢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卷取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开槽、缓冲区、倒角和圆弧,原料开始端插入开槽内后,再围绕料管本体一圈或二圈后减少甚至不会产生压痕和褶皱现象,另外料管本体采用塑料材质、铝材或钢材可进行循环使用,即节约了成本,操作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卷取管的卷曲收料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的卷曲收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料管本体;2、开口槽;3、缓冲区;4、卷曲部;5、倒角;6、第三圆弧;7、原料;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31、第一圆弧;32、第二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包括:料管本体1、开口槽2、缓冲区3、卷曲部4和倒角5,卷曲部4截面为一开式圆弧,开口槽2轴向贯穿与料管本体1的任意圆弧壁上,开口槽2包括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壁22的高度,缓冲区3包括第一圆弧31和第二圆弧32,第二侧壁22和第一圆弧31之间通过倒角5进行过渡连接,缓冲区3的第一圆弧31通过第二圆弧32与卷曲部4一端过渡连接,卷曲部4另一端与开口槽2的第一侧壁21连接。
进一步,所述卷曲部4另一端与开口槽2的第一侧壁21之间设置有一第三圆弧6,使卷取管在卷曲收料过程中更加顺畅无痕。
另外,本发明用于皮革或纺织品的卷取管中的开口槽2、缓冲区3、卷曲部4、倒角5和第三圆弧6为一体结构,并且开口槽2、缓冲区3、卷曲部4、倒角5和第三圆弧6分别开设在料管本体1上,且料管本体的材质为塑料材质、铝材或钢材,或木质等其他材质,加工工艺简单并能够回收利用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8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氰化贫液回收处理方法
- 下一篇:烟用商标纵横分切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