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旁路开关不停电代路运行的差动保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6509.7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林虎;朱晓彤;徐晓春;刘革明;赵青春;李园园;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旁路 开关 停电 运行 差动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中线路差动保护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差动保护相比纵联距离保护在实际运行中有很多技术上的优势。对具备光纤通道的线路,很多新建、技改以及运行220kV线路的两套主保护均采用光纤差动保护,光纤差动保护正在逐步取代纵联距离保护。
差动保护不存在保护定值整定配合问题,且具有天然的选相能力,区内故障差动保护能可靠动作切除故障,当线路主保护两套均采用光纤差动保护后,在旁代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旁路开关和本线并列运行时,一般的差动保护不能正确反应线路状态,可能会误动作,需要将两套差动保护退出运行,线路失去主保护,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按照运行规程规定,若线路失去主保护,线路将不能运行(目前在某些地区,当采用双光纤差动保护时,在旁路代送时,退出线路主保护,仅保留后备保护功能,此时后备保护整定复杂,难以保障灵敏度和可靠性,有据动或误动的风险),因此,旁代过程中的操作需要导致线路停运,失去了旁代操作的目的。本案由此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旁路开关不停电代路运行的差动保护方法,对需要进行旁代的线路采用一种能切换差动保护工作状态的差动保护,保证在整个代路过程中,始终有差动保护投入,从而保证线路正常运行有主保护,旁代过程中不会失去主保护,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旁代过程中不需要停运线路,为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提供很高灵活性和选择性,极大地提高电网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旁路开关不停电代路运行的差动保护方法,线路一侧设有旁路,线路两侧称为(本线)本侧和对侧,其特征是:在线路正常运行时,本线两侧差动保护构成两端差动方式;在旁路代路过程中,线路处于“T”接状态,此时本线本侧保护,本线对侧保护以及旁路保护构成三端差动方式;在代路运行方式下,旁路保护和对侧保护构成两端差动方式;设有三台差动保护装置分别设置在本线本侧,本线对侧和旁路上,每台保护装置采集各侧的电流采样信号和断路器位置开入信号;三台保护装置间通过光纤通道构成交换网络,进行三侧保护装置间电流采样信号、断路器开入信号的实时交互:
1)在线路正常运行时,即线路本侧和对侧两侧断路器闭合,旁路断路器打开时,线路本侧保护装置和对侧保护装置构成两端差动方式;
2)在旁路代路过程中,线路处于“T”接状态,即线路本侧和对侧两侧和旁路的开关都闭合时,此时线路本侧保护装置,线路对侧保护装置,和旁路的保护装置构成三端差动方式;
3)在旁路代路运行方式下,即线路本侧断路器打开,线路对侧断路器和旁路断路器闭合,旁路保护装置和线路对侧保护装置构成两端差动方式。
本发明对需旁代线路进行拓扑分析,在线路正常运行时,本线两侧差动保护可以构成两端差动方式;在旁路代路过程中,线路处于“T”接状态,此时本线保护,本线对侧保护以及旁路保护可以构成三端差动方式;在代路运行方式下,旁路保护和对侧保护可以构成两端差动方式;为此,本发明的差动保护方法,对具有两端光纤差动保护和三端光纤差动保护进行切换,在线路正常运行时本线本侧保护和本线对侧保护处在两端差动保护方式,在代路过程中切换到三端方式,代路运行时旁路保护和对侧保护再切换至两端方式。具有两端差动保护和三端差动保护切换功能的差动保护,在代路和恢复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改变差动保护的运行方式,将线路正常运行时的两端差动保护切换到代路过程中的三端差动保护,代路后维持两端差动保护方式,在整个代路操作过程中,作为主保护的线路差动保护功能始终存在,克服了常规差动保护在旁代过程中没有主保护的缺陷,旁代过程中不需要停运线路,为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提供很高灵活性和选择性,极大地提高电网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台保护装置包含了常规两端差动保护判据和三端差动保护判据;
(1)其中,两端差动保护方式选择处在两端方式下的两组电流进行差动电流的计算,两端差动保护判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地板块及地板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双风机排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