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薄膜贴附于物品表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6067.6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州 |
主分类号: | B65C7/00 | 分类号: | B65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薄膜 物品 表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贴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在一物品的立体表面附予花纹或图案的方法,可采用网版印刷方式。首先,将图案层印刷于物品的表面,使图案层定着于物品表面后,再通过真空或热压成型使该物品连同图案层呈现预定的立体形状。
上述方案的缺点之一是需特别慎选图案层的印刷原料,以耐热性的塑料原料为较佳,避免后续真空或热压成型制程破坏了图案层。缺点之二,是采用网版印刷方式会使图案层的颜色、图形、花纹、光泽、明暗等各方面的表现受到很多限制。缺点之三,是物品的曲弧交接部在成型时因张力改变而发生图案层裂开或剥落的情形。缺点之四,是图案层不易长久附着,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会发生图案层逐渐剥落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采取以图案花纹薄膜取代网版印刷技术。换言之,是在物品的表面以贴附图案花纹薄膜的方式进行表面修饰。相较于网版印刷,图案花纹薄膜可表现更多样化的颜色、图形、花纹、光泽、明暗表现,而且可以长久保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其解决了如何使图案花纹薄膜能沿着物品表面的立体形状而平整的附着,特别是如何克服曲弧面、起伏交界处、弯角处的薄膜贴附无皱折,无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其解决了如何避免图案花纹薄膜与物品表面之间因气泡而导致贴附不平整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其解决了贴附图案花纹薄膜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薄膜的表面不因外力(例如排除气泡的挤压力)而产生的刮痕或破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将塑料薄膜贴附于物品表面的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将塑料薄膜成型为一立体形状,所述的立体形状是依据一物品欲以塑料薄膜修饰的表面的形状而定义的;
步骤二,将成型为该立体形状的塑料薄膜以及该物品置于一可实现真空环境的气密模具中;
步骤三,在该气密模具中加热该塑料薄膜,使该塑料薄膜的接着层从固态转为黏胶态,并使该塑料薄膜产生可延展性;
步骤四,将该塑料薄膜与该物品之间的空气压力降至负压状态,使该塑料薄膜以该接着层贴附于该物品表面;
步骤五,导入一外部压力进入该上模内部,对该塑料薄膜的表面施加一均匀压力,排除存在于该塑料薄膜和该物品之间的余隙和空气,使该塑料薄膜紧密平整的贴附于该物品的表面。
步骤五所述的外部压力,是通过所述上模所设的气孔而导入所述上模内部的大气压力。
步骤五所述的外部压力,是通过所述上模的气孔而导入所述上模内部的加压空气。
步骤五所述的外部压力,是伸入所述上模的内部而对所述塑料薄膜的表面所施加的机械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将塑料薄膜贴附至一物品表面的方法,可在任何物品的表面贴附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已预制各种颜色、图形、花纹、光泽、明暗表现,以修饰物品表面;塑料薄膜已预先依照物品的表面形状而制成一立体形,因此塑料薄膜在模具中可以很准确的贴附在物品的表面,并且完全顺应物品的立体形状进行附着。特别是曲弧面、起伏交界处、弯角处的薄膜贴仍保持平整紧密的延展贴合。以气体压力或软性机械压力等方案,对塑料薄膜表面施压,排除塑料薄膜与物品表面之间的余隙和空气,使塑料薄膜可完全平整的贴合于物品表面,并且在塑料薄膜表面不会形成施压的刮痕。本发明可缩减作业时间,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塑料薄膜和物品在装置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塑料薄膜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以负压方式使塑料薄膜在模具中贴合于物品表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以负压方式合并导入第一种外部压力使塑料薄膜在模具中贴合于物品表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以负压方式合并导入第二种外部压力使塑料薄膜在模具中贴合于物品表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以负压方式合并导入第三种外部压力使塑料薄膜在模具中贴合于物品表面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州,未经张庆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按摩装置
- 下一篇:噻吩并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作为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