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4823.1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9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霍军亚;李强;罗宇华;付新;滕建文;梁敏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66 | 分类号: | G05F1/6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电器 功率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安装有多种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热水器、暖霸和电饭煲等等。而且,单就空调器而言,一个家庭也经常安装多台空调器,例如客厅安装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多个卧室分别安装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厨房安装厨房空调器。由于多个电器同时工作,总功率有可能会超过用户总电源线缆所承受的极限功率,由此可能引发火灾。或者,用户为了节能期望限制电器的最大功率。为了防止火灾或实现节能,用户经常分时开启电器,例如当客厅的空调器开启时,关闭卧室的空调器。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灵活、限电节能、适用范围广的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家用电器包括输入的电源电压及负载,其特征是还包括用户指令输入模块、电源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模块,用户指令输入模块、电源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负载控制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其中,用户指令输入模块用于接受用户指令;电源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源电压值;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消耗的实际电流值;负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载按照中央处理器模块指定的要求运行,实现控制家用电器实际消耗功率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中央处理器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指令输入模块、电源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信号,并通过负载控制模块控制负载的功率。所述家用电器的数目为一个以上。
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通过用户指令输入模块设定家用电器运行的功率限制参数X;其中,功率限制参数X为家用电器所允许消耗的最高功率P和额定功率Pe的比值,即P/Pe,该功率限制参数X的设定范围为:0<X≤1,由此,家用电器的最大运行功率P,有P=X*Pe;
步骤二,通过电源电压检测模块检测输入的电源电压值Vs;
步骤三,通过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当前运行电流值Is;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检测得到的电源电压值Vs和步骤三检测得到的当前运行电流值Is,计算出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值Ps,有Ps=Vs*Is,将实际功率值Ps与最大运行功率P进行比较,并通过负载控制模块控制负载,使得实际功率值Ps≤最大运行功率P,即Ps≤P;
步骤五,如果用户未改变设定的家用电器运行的功率限制参数X,则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四;如果用户改变设定的家用电器运行的功率限制参数X,则从步骤一重新执行。
本发明通过用户设定家用电器运行的功率限制参数X,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实际功率值Ps,并将实际功率值Ps限制在用户设定的最大运行功率P之内。将此控制装置应用在家用电器上,如空调器、微波炉或电饭煲等,不仅可以实现限电节能,而且用户根据自己房屋内的供电线缆的供电能力设置家用电器的限制功率,可以确保家用电器工作时,其总功率不会超过供电线缆所承受的最大值,由此防止供电线缆的输电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提高家用电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中的家用电器可以包括空调器、落地风扇、台扇、电暖器、微波炉、冰箱等,其具有操作灵活、限电节能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家用电器的功率控制装置,家用电器包括输入的电源电压、负载以及用户指令输入模块1、电源电压检测模块2、电流检测模块3、负载控制模块4和中央处理器模块5,用户指令输入模块1、电源电压检测模块2、电流检测模块3和负载控制模块4分别与中央处理器模块5电连接。家用电器的数目为一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